高校退休资深导师围绕研究生培养发挥作用的机制和路径

作者: 廖军 周先礼 李彤梅

[摘 要]退休资深导师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间优势和亲情优势,是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人力智力资源和重要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既现实可行又必要、紧迫。应充分发掘和发挥退休资深导师的作用,围绕立德树人、导师胜任力、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其在研究生培养、在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三个维度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并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畅通其作用发挥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退休;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0-0071-05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导师(本文的导师均指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引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2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17.7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毕业生77.3万人[1]。研究生招生数量比2020年多7万人,比2019年多26万人,在学研究生数量逐年递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伴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直接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当前,我国导师队伍总体上能够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导师权责,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指导能力,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但是,导师队伍也存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2]以及做坚持“四个统一”和“四个服务”[3]的研究生成长成才指导者、引路人的要求还有差距。而长期耕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一线且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一批资深导师退休(本文的退休资深导师均指高校退休资深研究生导师)后,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作用发挥却不够充分、效果不够明显,加之其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就形成了高水平在职导师供给不足与退休资深导师闲置浪费之间的突出矛盾,不利于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前学界对研究生导师能力素质方面的研究均针对在职导师,包括导师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责权机制建设[4-5]、导师胜任力提升[6]、导师与研究生互动及冲突治理[7-8]等,而专门针对退休资深导师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引导和推动其继续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发挥作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尚未发现。因此,通过探析高校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价值逻辑和现实逻辑,研究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的实现机制和路径,对提升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价值和现实逻辑

高校资深导师退休后继续围绕研究生培养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既能满足退休资深导师继续发挥作用、实现其老有所为的愿望,又能有效助力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内容和现实需要。退休资深导师围绕研究生培养继续发挥作用,其背后有自身的价值逻辑和现实逻辑。

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老同志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过考验、作过贡献,是一个优势突出、作用明显、值得尊敬的特殊群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领导经验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离退休老同志,对包括退休导师在内的离退休老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级管理部门鼓励和引导离退休老同志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退休资深导师是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在长期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积累了成熟的政治经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他们懂教育、爱学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有继续为立德树人发挥作用的意愿,是不可多得、极其宝贵的人力智力资源和工作力量。因此,创新方式与渠道、破除体制与机制的壁垒,组织引导退休资深导师继续为研究生培养发挥重要作用,既是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又是其工作的价值所在和使命所系,更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关工委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从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来看,一方面,在职导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业务素质不均衡。他们中有的忙于自己的科研项目,不够重视做好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学术指导工作;有的为了自己的学位、职称或业界声誉,对研究生的学术劳动成果不够尊重;有的因为工作压力大,业务能力或个性品质有所欠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学术规范教导、科研管理等方面不够科学、有效,呈现出“混世心态与尽责心态并存,功利心理与从众心理交织”的双重文化心理纠葛[9]。另一方面,大部分导师退休后,不再继续从事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有的重拾爱好,开始过上闲适的退休生活;有的凭借自己在业界的声誉继续从事一些不以育人为目的的项目评审、咨询等,或者受聘于一些民办院校或企业单位继续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获得劳务报酬的同时充实退休生活。他们中不乏一些资历深厚、师德高尚且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效突出、广受好评的资深导师。他们比普通导师特别是新入职导师更加了解研究生培养规律,更能精准把握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有着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并且没有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不用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充足的时间潜心钻研与投入工作。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熟悉和珍视高校育人环境,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在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政治、经验、威望、时间和亲情优势。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强国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鼓励支持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校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根据高校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现状,以及退休资深导师自身的实际情况,退休资深导师可以从研究生培养、在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三个维度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深度参与到研究生教育中,而高校要从体制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方面着手,为退休资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继续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和保证。

(一)围绕立德树人发挥专长,直接或间接参与研究生培养

资深导师退休后,虽然不能继续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但是可以针对目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在职导师发挥专长、开展工作。

一是配合在职导师育人。退休资深导师可以围绕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配合在职导师履行好七大职责。比如结合资深导师专长,为研究生开设思政教育类讲座,引导研究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3],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研究生开设学术道德讲座,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意识;组织、参加研究生恳谈会或沙龙,结合自身的求学与科研历程,鼓励和引导研究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探索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与研究生交流沟通,对研究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等。退休资深导师通过发挥自身独特的五大优势,在与研究生进行多渠道、高频次、深度、广泛的沟通互动中,配合在职导师在塑造灵魂、增进学识、培育能力等方面为其研究生加持助力。

二是深入组织育人。退休资深党员导师可以研究生党建为着力点,推进组织育人与立德树人充分融合。资深党员导师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他们中不乏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完全可以在党支部中围绕立德树人发挥作用。比如可以“三会一课”为主要载体,开展主题学习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校史教育,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同时瞄准论文、项目书和专利申请书等应用文书的撰写,投稿期刊的选择以及投稿信和回复信的写法等研究生学业和成长中的痛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为把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得充满生机活力提供支持,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三是继续直接育人。退休资深导师可以响应国家和地方需要,在其他学校或机构继续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既可以积极响应教育部启动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10],参与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对口援建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又可以参与地方产学融合,进驻地方研究生工作站[11]进行驻站科研,发挥推动高校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还可以到高校研究生院、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讲授研究生课程、担任研究生导师等。

(二)围绕导师胜任力提升发挥作用,开展在职导师传帮带工作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2]。导师作为研究生的培养人、领路人,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要做好学生思想品格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以良好的学术品格影响和带动研究生。退休资深导师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传帮带工作,不断提高在职导师的研究生指导工作胜任力。

一是担任在职导师的老师。退休资深导师可以担任导师团队顾问,指导帮助在职导师提高研究生指导工作胜任力。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与在职导师进行交流分享、专题座谈、个别咨询等方式,围绕导师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师德修养的提升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指导在职导师提升专业能力、科研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品格,帮助在职导师解决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不断丰富在职导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以及学业和思想指导的经验,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其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做好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蔼公正的态度培养和对待自己的研究生。

二是担任在职导师的助手。退休资深导师可以帮助解决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冲突,协助在职导师构建和谐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互动参与意愿、导师特征、学生特征、互动情境、学术环境和管理服务六个方面是影响导师与研究生互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其中,互动参与意愿、导师特征、互动情境是影响导师与研究生互动质量的主导因素[8]。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关系异化等问题,存在导师对学生论文指导不充分”“导师对学生不闻不问”等现象[13], 这在在职研究生与导师的合作以及“大牌教授”、行政级别较高的导师、外聘兼职导师与其研究生的“过场型”合作中[14]表现得尤为突出。退休资深导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问题导师”,有理有节地协助导师对其研究生开展学术指导、心理疏导,合理填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空缺,让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更有效率和温度。

三是支持在职导师的健康成长。退休资深导师可以更好地关怀、帮扶在职导师的工作生活。在职导师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导师正处于职业上升期,除了缺乏研究生指导经验,还面临职称、学历、科研、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和高强度的压力,甚至还有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和困难。退休资深导师作为“过来人”,对他们正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感同身受,可以给予更加精准和贴心的关怀帮助。比如可以成立由退休资深导师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帮扶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导师关爱活动。一方面,通过听课、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了解和关注有困难的在职导师,对他们的研究生指导、研究生教学等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他们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困难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另一方面,及时将在职导师存在的共性困难或者苗头性问题报告学校,为在职导师的职业发展争取更多保障支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