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朱秀芬 杨云帆

[摘 要]将地方红色资源有效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我国地方红色资源丰富,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善用社会“大课堂”。结合辽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情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红色资源实践基地;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保证,不断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要增强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社会各相关机构要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共担育人重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0-0131-0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近几年,国内学者比较重视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传承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不断梳理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思政课”。

一、地方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绝大多数高校积极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地方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步彰显了红色资源育人的特点,并在各地方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从大学生来看,他们对红色资源的内涵及地方红色资源不够了解,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缺乏有效的价值认同。从高校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够丰富:学生了解地方红色资源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上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式获得,高校没有把握好红色资源的特点,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社会有关部门认为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工作,与高校协作的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全局和统筹观念,表现出来就是社会层面的支持不到位。就目前而言,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高校教师、高校课堂,没有形成“社会合力”,也尚未形成“大思政课”格局。

二、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对红色资源的使用和宣传力度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不足

地方红色资源丰富,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宣传和利用。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知名度不高的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一些有纪念和教育价值的红色资源未能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应有价值。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不足,不能切合广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难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

(二)高校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

高校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措施还不够深入,引导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部分高校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是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由于缺少教育基地的亲身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红色资源的融入效果、教育效果,无法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形成理性认识。

(三)大学生对红色资源认识上存在偏差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大学生能否对地方红色资源真正接受和认同,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些大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态度消极,主要是对两者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前途是最重要的,错误地认为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成才、就业没有实际意义。

(四)社会相关机构协调不到位

地方红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相关机构协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各管理部门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对其内在的本质的教育意义加以重视。相关部门应避免管理体制僵化,对于一些红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损坏应当及时修补,否则,一方面不利于地方红色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红色资源的利用率,甚至弱化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使其很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地方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各方面协调、配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拓展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一)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其光荣的奋斗史,形成了我党宝贵的革命精神和体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特色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把党的光荣历史传承好,要把伟大的精神继承好并发扬光大,在前进的路上一往无前。“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正是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催生了多种多样的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实践。”[3]这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建立、健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和推动地方红色资源与高校的密切合作,在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高校与地方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联手共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且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高校要加强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1.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这座桥梁使地方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要守好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地方红色资源进思政课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其对地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课堂,精心插入相关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图片和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果,加深学生的认同感。二是构建课程思政科学教学体系。将地方红色资源适当、合理地引入专业课程的相应章节,形成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突出红色资源教育内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识,提升对革命精神、革命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三是开发红色资源主题的课件。教师在制作思政课课件的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其中,更加精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将红色资源引入课件,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对学生的课堂感染力。

2.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斯坦福法学院第一任校长曾说过,校园里“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5]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可以在校园中加入革命英雄塑像,也可以将地方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和劳模事迹等通过校园展板展示给学生,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文化的陶冶。另一方面,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进行多种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可以在学校举办地方性红色资源相关的红歌比赛、革命诗歌朗诵等活动,形成浓厚的红色资源传承氛围,促使学生深刻理解革命英雄不怕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

3.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自身的红色资源

高校自身的红色资源是地方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有效融入高校自身特色的红色资源,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高校应深挖校史校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把这部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积极投身革命,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融入这部分东北大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迹、红色故事等。沈阳理工大学作为“兵工七子”,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民兵工史教育相融合,可以依托其校的兵器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通过讲述兵器背后的红色故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刻掌握校史、校训,并从兵工历史文化方面深刻理解和传承兵工精神,激发师生爱党爱国情怀。

(三)大学生要增强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

除了高校、政府、社会的努力和积极引导,还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大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的价值认同感。有一部分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兴趣不大,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感不强。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其价值认同:一是大学生要主动加强对地方红色资源理论的学习,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不要排斥红色资源,而是要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校外参观实践等对红色历史、红色遗迹、英雄事迹等学习和认知,在内心深处认识和体会革命先烈的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二是主动丰富自身的红色资源实践经验,积极参加红色主题党团活动、革命纪念日等活动。例如,沈阳每年在九·一八纪念日当天都要鸣笛警示,还有万人签名活动,大学生要主动参加这些活动,在真实深切的亲身感受下,坚定对红色资源的情感认同,厚植红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四)社会各相关机构要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共建“大思政课”

不仅高校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地方各级管理部门也要支持与配合,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各相关机构应该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建设“大思政课”,共担思政教育重任。首先,地方政府应担负起主要职责,从全局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红色资源的管理,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外联系和对外合作。最后,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鼓励社会各部门开展各种红色资源主题教育活动,这样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又能切实提高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四、结语

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红色育人的优势,但还存在不足,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采取适当可行的措施,推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地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地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把红色资源运用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国青年报,2019-05-22(1).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2)[2022-09-08].https://news.cctv.com/2021/07/02/ARTI7lVnsytnW2zABU75iRyE210702.shtml.

[3] 秦仲.思政课要善于融入红色基因[N].陕西日报.2019-03-21(6).

[4] 刘天浩,段昕彤.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99-100.

[5] 壮国桢.英国大学基本建设经验及其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5(6):45-46.

[责任编辑:雷 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