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 高飞雁 叶悦 覃正荣
[摘 要]文章运用教育戏剧理论,从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两个角度,探究以教育戏剧促进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模式,阐述以此为依据进行的基于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戏剧;职业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3-0078-04
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由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两部分构成。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般说来,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方面。关键能力是德国梅腾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关键能力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能应对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1]。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模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强化学习者关键能力培养,尤其要培养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能力[2]。课题组运用教育戏剧理论,探究以教育戏剧促进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模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一批能够运用英语教育戏剧拓展教学技能、培养关键能力的职前职后英语教师。
一、教育戏剧的起源与相关研究
教育戏剧(Educational Drama & Theatre)指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用戏剧(Drama)、剧场(Theatre)元素和技巧的教学方法与活动[3]。教育戏剧源起20世纪初的英国,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的“教室中的实验课程”,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的“以人为中心”,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以科目为中心”[4],第五个阶段是2000年之后的“应用戏剧。现阶段的教育戏剧旨在打破历来僵化固定的艺术教育范畴与形式,以民主开放及多元化的态度来面对戏剧艺术,并与社会和大众生活相连接[5]。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戏剧纳入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使戏剧教育成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在国内开始受到关注。20多年来,教育戏剧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研究现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国内外教育戏剧的研究成果、教育戏剧的作用与价值等,如李婴宁介绍教育戏剧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6],徐俊对近二十年教育戏剧相关研究进行评述[7]。二是教育戏剧本土化方面的研究,如李海英提出“教育戏剧本土化”构想并阐述了其价值[8],袁旭对培养民族地区3~12岁儿童关键能力的教育性戏剧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3]。三是教育戏剧的教学实践研究,如教育戏剧在美育、德育、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9-11]。
当前,国内外对教育戏剧的研究,已经从教育戏剧的内涵研究拓展到更为广泛的教育戏剧应用模式研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微观化和研究方向多样化,如教育戏剧在各年龄段、各学科领域方面的应用的研究;二是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通过教育戏剧,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学习整合在同一时空中,建立起跨学科的完整知识架构与学习模式,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作为教师教育基地,师范院校担负着师范人才(即职前教师)培养和中小学教师(即职后教师)培训的重任。2019年,根据独立调查机构对原广西教育学院(现已并入南宁师范大学)专科毕业生的专业满意度调查反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满意度高达92%。然而,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不足,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较低。为进一步了解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课题组对2022年所有参与英语教育戏剧相关课程的广西职前职后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课前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现状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72份,收回有效问卷372份。实验数据分析如下:
(一)专业技能培养现状
听、说、读、写、唱、玩、演等专业技能中,广西职前职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有演(76.6%——调查对象选择此项的占比,题目为多选题,后同)、唱(67.38%)、说(65.25%)、玩(60.28%),接着是听(52.48%)、写(48.32%)、读(33.33%)三项中高考英语必考的项目。由此可见,说、唱、玩、演等技能由于不在中高考考查范围,且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长期不受职前职后英语教师重视。
(二)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在英语教师四种关键能力的培养方面,最薄弱的是创新能力(94.33%),其次是职业能力(58.16%)、合作能力(43.97%)、认知能力(42.55%),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家校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不高。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建议,但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没有做具体的阐释。
三、以教育戏剧提升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的路径和模式
2023年,课题组在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科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及广西多所中小学中,以公选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师培训的方式,通过英语教育戏剧相关课程开展实践研究,探讨以教育戏剧提升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的路径与模式。
(一)以教育戏剧培养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的路径
1.综合运用,培养专业技能
在英语教育戏剧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围绕主题意义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培养职前职后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2.迁移整合,形成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形成过程中,知识迁移、实践探究和能力整合三大要素不可或缺[3]。英语教育戏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围绕某一个主题故事,运用戏剧游戏、戏剧扮演、戏剧范式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在戏剧环境中担任某一角色,独立思考,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听、说、读、写、唱、玩、演等实践,使学习者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不断地迁移、整合,形成职业关键能力。以教育戏剧提升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的路径见图1。
(二)以教育戏剧培养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的模式
课题组从职前职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薄弱点出发,构建“英语歌曲歌谣(S)+英语戏剧游戏(G)+情境线(L)+教育戏剧范式(C)+教育戏剧案例或创造性戏剧或课本剧(D)”为模型的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并进行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模式既包括唱的技能训练(创编英语歌曲歌谣)、玩的技能训练(创意英语教学游戏)、演的技能训练(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线及课本剧),也包括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育戏剧范式)。不同学段英语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技能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学龄前阶段可以通过“英语歌曲歌谣+英语戏剧游戏”(S+G)的方式开展教学;1~2年级可以借助绘本主题故事,通过“英语歌曲歌谣+英语戏剧游戏+教育戏剧范式”(S+G+C)的方式开展教学;3~6年级以及初中阶段可以通过“情境线+英语歌曲歌谣+英语戏剧游戏+教育戏剧范式”(L+S+G+C)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论是哪个学龄段,课程都能以“教育戏剧案例或创造性戏剧或课本剧”(D)作为生成性成果加以呈现。
四、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功能改变
改变课程单一的教学技能培养功能,使其具备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功能,以及职前英语教师培养和职后英语教师培训的功能。在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还包括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及评价。此外,32课时的“英语教育戏剧”可以用于职前英语教师培养,而4课时的“英语教育戏剧与关键能力培养”“跨学科主题英语教育戏剧”“歌曲歌谣、游戏、戏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讲座或工作坊则可广泛运用于职后英语教师培训。
(二)课程结构改变
针对现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问题,设置跨学科主题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英语教育戏剧课程由理论知识、创新技能训练和跨学科主题英语教育戏剧教学案例三部分组成。其中创新技能训练课程涵盖创编英语歌曲歌谣训练(英语+音乐)、创意英语教学游戏训练(英语+思维训练)、创新英语小剧课本剧训练(英语+戏剧)三大模块,跨学科主题英语教育戏剧教学案例涵盖英语+数学、英语+语文、英语+历史、英语+地理、英语+物理等多个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
(三)课程内容改革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经典剧段的现状,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经验,精挑学习者熟悉的文本作为课程内容,选取广西各地中小学英语教材及与教材配套的课本剧或英语绘本作为教学案例,以便参与课程培训的教师学习后可以直接运用或以此为模板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调整。
(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教育戏剧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创新能力训练。跨学科主题英语教育戏剧教学属于任务型教学,以工作坊的形式,通过案例让学习者掌握教育戏剧常见的范式,如故事棒、思路追踪、场外之音、教师入戏、专家外衣、集体会议、静态画面、良心巷、采访、书信等。
(五)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使学习者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改变常规戏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者被动学习、死记台词、机械训练的状况,促使学习者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在戏剧环境中不断地迁移、整合,提升职业关键能力。
(六)教学评价和测试改革
改变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关键能力测评的现状,开展教学评价和测试改革,构建基于职前职后英语教师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英语教育戏剧教学评价模式,从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培养两方面进行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教师能力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五、改革后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实施效果
2023年10月,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南宁师范大学2021级专科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及2023年参加南宁师范大学承办的广西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进行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实施效果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1份,收回有效问卷181份。实验数据分析如下:
(一)专业技能应用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职前职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获得较大提升,其中演、玩、唱能力提升最为明显,认为在相关方面有提升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5.08%、81.77%和61.88%;然后是说、听、读、写能力,分别为58.56%、54.14%、46.96%和39.78%。
(二)关键能力应用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职前职后英语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最为明显,然后是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和认知能力。
1.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94.29%的学习者表示其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懂得如何创编游戏(71.27%)、创编歌曲歌谣(63.54%)、创设情境(58.01%)、创编故事(51.93%)、设计创造性教学活动和创编对话(46.41%)、创造性运用语言(42.54%)、创造性解决问题(41.44%)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