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探究

作者: 宋金美 张凡涛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方法,依据相关理论,对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运动能力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分为有效激发兴趣、准确学习技术、熟练掌握技能与灵活运用技能4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呈层级递进关系,即前一阶段的形成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前提。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下,研究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有助于实践者在培养过程中清晰其形成过程、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运动能力;兴趣引导;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

A exploration on the stage divisi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for sports ability

SONG Jinmei,ZHANG Fant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logical analysis, and also relying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a study on the stage divisi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for sports ability has been conduc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ability would be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cluding effective stimulation of interests, accurate learning of skills, proficient mastery of skills, and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skills; and the four stages were co-related and progress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former stage would be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latter. Und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urriculum principle of teaching well, diligent practice, and regular competition, the study on the stage division of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ability is helpful for practitioners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each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ports ability, and which is also mor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orts ability and then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Keywords: sports ability;interest guidance;learning skills;mastering skills;applying skills

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强化学生运动能力培养。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明确提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1]随后国家发布多个文件,强调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性[2-3],以及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4]。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5]

目前,在培养运动能力过程中,存在教师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概念模糊等问题,对运动能力形成特点不明确,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导致运动能力培养不力等现象。本研究将依据运动能力形成规律,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探究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有助于加强一线体育教师对运动能力形成规律的认知,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找准方向、明确路径,了解各阶段培养目标及核心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各个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有助于按层级进阶性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1  运动能力内涵及形成过程的特征

1.1  运动能力内涵

运动能力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形成,是由运动技能、体能、心智能力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能力发展水平的结果呈现,学生的技能、体能、心智能力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共同构成运动能力[6]。三者当中,体能是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机能特征以及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有着密切联系。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7]。运动技能是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大脑皮层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的肌肉活动,具有分阶段形成的规律。心智的形成需经历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人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或者比赛呈现出来。心智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对心智技能最早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1959年他在《关于智力动作形成的研究发展过程》中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5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者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8]。20世纪70年代安德森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3个阶段,即单元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熟练化阶段[9]。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冯忠良教授在吸取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提出心智技能形成分3个阶段的理论,即: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10]

1.2  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特征

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特征总的体现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特点:首先,运动能力形成阶段性特征。运动能力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形成,后天的锻炼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运动技能和心智能力形成过程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1]。由此可以说明,运动能力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且各个阶段之间内容相互联系,呈现逐级递进的关系。其次,运动能力形成因个体的差异,导致形成时间存在差异。体能是运动能力形成的基础,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机能特征紧密联系,同时影响运动能力形成的速度,所以,在运动能力形成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存在形成时间的差异。再次,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需要以练习时间和次数作保障。运动能力是后天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作保障,练习时间和次数是形成运动能力的必要条件。最后,运动能力形成需以动机为前提。运动能力形成过程中,学习以及掌握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长时间的学习锻炼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密切关联。学习动机是目标,是学习成就的必要条件,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  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的理论根基

2.1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分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动机观。行为主义动机观认为,动机是强化的结果。学生高效的学习是因为当前的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强化物,而不是内在的思想或者情感决定的,比如,表扬、特殊待遇、高分等。人本主义动机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的主观意识、体验和感受。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主要观点是主张个体客观存在,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情感,强调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主张人与环境的互动。认知主义动机观认为,认知过程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进行的思维活动信息加工过程,强调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自主性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动机的强弱决定着持续学习时间的长短。动机理论的启示:学生学习是内部动机的作用,这一行为活动受外部诸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引导中应重视内外动机的兼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影响着学生对任务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归因的训练,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应做到正确客观归因。

2.2  加涅学习层次理论

加涅学习层次系统(亦称学习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12]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学习者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学习分类系统。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层次性,简单的低级学习是复杂高级学习的基础,并且这些技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前一种技能是后一种的先前必备技能,存在着层级关系。加涅还发现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竟是对先前知识掌握不牢。只有学习者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各种各样的相关情境中,才表明他们获得了能力,以及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动机,即学习的意义及兴趣。

加涅学习层次理论的启示: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学习任务的分析,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特点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阶段是分层次的,较低层次浅显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较深层次的知识时就会有困难。高一级任务的完成以低一级任务的完成为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重视学习的意义贵在应用,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进行持久学习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动机的基础之上,即兴趣为前提。

2.3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阶段。泛化阶段,学习者只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会出现多余动作,不协调、僵硬。分化阶段学习者通过不断的练习,对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学习者在分化阶段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动作已经达到巩固的动力定型,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动作出现自动化现象。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普遍性特征,将经典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技能学习阶段与技能熟练掌握阶段。技能学习阶段即泛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准确形成运动技术;技能熟练掌握阶段即分化、巩固和自动化阶段,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熟练掌握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