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
作者: 吴本连 季浏
摘 要: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在显著差异。(2)在体质健康和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模式具有主效应,项目和性别不具有主效应。(3)在体育课成绩方面,模式、项目均具有主效应,性别不具有主效应。(4)在体育课成绩指标中,模式与项目存在交互作用,且模式与性别也存在交互作用。
关 键 词: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体质健康;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成绩;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3-0106-07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health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effect
WU Benlian JI Liu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China;2.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law of the Chinese health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eff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2 (model) × 2 (project) × 2 (gender) three-factor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hine health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had a main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terest, physical education grade,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2) In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terest, the model had the main effect, but the project and gender did not have this effect. (3)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grade, the model and project all had the main effect, but had no main effect on gender. (4) In the indicat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grade,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model and the project, and then, there was also a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pattern and gender.
Keywords: Chinese health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physical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terest;physical education grade;college students
在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备受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在近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指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如下: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1]。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此外,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体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新体育课程模式来彻底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和心理问题突出等诸多弊病[2],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模式不仅已纳入国家相关文件,也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目前,该模式在我国中小学的实施效果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广范围也越来越广。但一方面,目前所有中国健康课程模式的教学实验都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显得不够全面和深入,无法揭示该模式的深层次规律;另一方面,该模式在我国中小学应用较广,但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高校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况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因此,本研究借鉴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中小学实施的成功经验,运用多因素(模式、项目和性别3个因素)实验设计,探索该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中的应用问题,为该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证据和实践参考。本研究中的体育学习效果是指实验后,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3个方面。研究假设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比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更好;(2)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学习不同项目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3)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4)不同模式、项目和性别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选取体育舞蹈初级班和乒乓球初级班学生共360人。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80;体育舞蹈6个班(实验班3个班共90人,男45人,女45人:对照班3个班共90人,男45人,女45人);乒乓球班人数和分配情况与舞蹈班相同。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运用张惠红教授编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该量表原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重测信度系数为0.95,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重测信度系数为0.93。同时邀请5位心理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方面专家对问卷效度再次进行检验,5位专家一致认为非常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共发放问卷360份并且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实验班发放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6份,有效率为97.8%;对照班发放问卷180份,有效问卷为174份,有效率为96.7%。实验后,问卷发放数量与实验前均一致,并且回收率为100%。实验班有效问卷为175份,有效率为97.2%,对照班有效问卷为173份,有效率为96.1%。
2)教学实验法。
采用2×2×2的三因素实验设计,三因素分别是模式、项目和性别,每个因素分别对应2个水平。模式的2个水平分别是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项目的2个水平是体育舞蹈和乒乓球,性别的2个水平是男生和女生。用单盲法进行实验,实验时间是完整的一个学期共16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90分钟。
无关变量控制如下:(1)实验班和对照班除教学模式不同外,其他安排均依据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2)实验前、后测都在同等条件下进行;(3)根据学校教考分离规则,实验后测的运动技能专项成绩测评由3位非本班的体育教师打分,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中间分。专项技能考核标准依据学校历年制度执行,确保科学规范,且考核教师也不知情实验目的,确保客观准确。(4)同一项目的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都是由同一人担任;不同项目的体育教师在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和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
两种模式的教学流程如下图1和图2所示。
实验程序包括:(1)预实验:为确保实验质量,在正式实验前进行为期2周的预实验工作,通过预实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并完善实验方案。(2)前测阶段:在实验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的测试要求,完成两项指标的前测工作。体育课成绩前测指标采取上个学期末的体育课成绩。(3)实施阶段: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每周1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班采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体育课程模式。运用深圳教体医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H02心率监测仪及其配套软件,科学监控实验对象实时心率及全班平均心率,监控运动强度及运动密度,确保达到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的基本要求。两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4)后测阶段:实验结束后,完成各项指标后测工作。
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运用F检验进行处理。若前测结果不影响后测比较,运用方差分析处理;若有影响运用协方差分析处理。本实验的前测结果表明,除体育课成绩前测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后测没有影响之外,体质健康前测得分和体育学习兴趣前测得分对后测都有影响。因此,本实验中将体质健康前测得分和体育学习兴趣前测得分作为协变量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模式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测总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F=346.286,P<0.05),而协方差分析可有效控制前测总分对结果的影响。其次,模式具有主效应(F=209.762,P<0.05),这表明不同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项目(F=0.563,P>0.05)和性别(F=0.699,P>0.05)都不存在主效应,表明学习不同项目或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模式与项目(F=0.105,P>0.05)、模式和性别(F=1.099,P>0.05)、项目和性别(F=0.079,P>0.05)都不存在交互作用。数据说明:在体质健康指标方面,同一模式下学习不同项目大学生或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学习同一项目的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