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指引》解析及启示

作者: 孙强 刘海元

摘      要:美国2017年颁布《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指引》,推动实施美国综合性学校体育政策的专项化、细致化、操作化。对其课间体育活动五大策略、配套工具等内容进行梳理与解析,并以此为镜鉴,提出我国实施与管理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后服务等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思路,包括转变理念,加强各方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规章,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配套文件;着眼需求,研制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内容体系;保障安全,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创造条件,加强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建设。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美国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指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3-0120-09

An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guidelines for recess sports activities

in American schools

SUN Qiang LIU Haiyuan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uzhou Polytechnic,Chuzhou 239004,China;

2.Graduate School,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Knowing that the “guidelines for recess sports activit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7 is a specialized, meticulous and operational policy to promote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ies, the five broad categories of strategies and the supporting tools of the policy was analyzed,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schools’ sports recess, physical services after school and other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was also put forward for our country,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stakehol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s and enriching the supporting documents; developing the policies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developing the cont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enriching the physical resources and condition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guidelines for recess sports activities in American schools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体教融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政策。从文件精神和内容来看,学校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后服务等课外体育活动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2]。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3]。我国自2007年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4]以来,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以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等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强健体魄做了大量工作,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和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增长、新需求,因此统筹和组织好新政策下的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加大,体现在难以满足全体学生体育需求,存在全面防控潜在安全风险,活动对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掌握的运动项目和活动组织技能要求较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均需引起学界和学校的重视,也急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政策文件上给予更细致的指导和管理。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美国面临着儿童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及由此带来的体质健康问题[5-6]。为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国家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心、人口健康部和健康与体育教育者协会在2017年联合颁布了《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及配套工具,推动实现儿童青少年每天从事体育活动1小时的目标[7]。这份专门针对课间体育活动的专项化行动指南,是对《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综合学校体育活动项目》(CSPAP)等综合性政策中有关课间体育活动规定的细化和可操作化,是美国学校体育政策网络纵深发展的产物,对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对《指引》内容做一介绍和分析,并以此为镜鉴,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新思路,希望能为学校有效利用课外体育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精神做出努力。

1  《指引》制定的背景

美国于2008年发布第一版《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从事60分钟体育活动[7],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未有改善[8],如肥胖率高达16.9%[9]。学校本应是学生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但当时美国仅4%的小学、8%的初中和2%的高中学生每天都上体育课[5],仅42%的儿童和8%的青少年每日体育活动达60分钟[10],在校时间没有利用好,反而因为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久坐习惯[11]。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水平,美国2013年颁布的CSPAP提出设置每天20分钟或以上的体育课间[10]。随着政策的实施与大量研究的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日益凸显[11],但其具体实施仍待加强与规范,当时仅8个州硬性要求学校每天实施体育课间[10],且学生参与体育课间积极性不足[12-13]。为此,美国于2017年颁布《指引》及配套工具,专门从课间体育活动切入,确保学生安全、有效达成每日60分钟以上体育活动的目标[14]

在《指引》的研制过程中,研制组查阅了大量论文、指南、报告和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的相关文献,调查获取近30名专家、公共卫生和教育从业人员以及关注课间体育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的意见。在《指引》初稿完成后,又组织50多名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学校护士、学区健康监督员、卫生部门工作人员等审议了其中的策略,保证了政策制定过程的多主体参与性与科学性。《指引》比以往的学校体育政策更专注于体育课间的设计,相关规定与建议更为细致和科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美国州、学区、学校以及校长、体育教师、其他教师、课间和操场主管、学校卫生协调员、学校卫生咨询委员会、家长等相关群体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导。

2  《指引》的内容

2.1  《指引》主体内容

《指引》将其所指的“课间”定义为幼儿园至高中学校每天固定安排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时间,建议时长20分钟或以上,应由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它不能用来取代体育课[14]。为区别于其他课间时间段,研究将《指引》所指“课间”时间段称为“体育课间”,从《指引》的文件精神来看,它与我国学校每天固定的体育大课间类似。《指引》除强调体育课间能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水平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社会和情感发展、减少校园欺凌、营造活力校园氛围的功能外,还强调能提高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帮助学生缓解前一节课的紧张情绪,为后一节课调整好状态,减少课堂违纪行为的功能[15],对此提出实施体育课间的五大策略,并提供实施策略的配套工具,形成一套层层配套、环环相扣的政策体系,对帮助学校科学、有效和全面地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1)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第一大策略有6项子策略。一是制定体育课间条例,或修订已有条例,可参考《课间体育活动条例指南》所列的7项原则,其涉及时间设置、安全保障、专业培训、禁止体罚、课时豁免等方面[16]。美国联邦层面对学校体育工作没有统一要求,只要求学区监督实施本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工作[15],体育课间的具体时长、每天次数及实际操作由各校自行安排,因此各校需制定本校的体育课间条例。这有利于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工作,但因缺乏州和学区层面的硬性规定,也引致一些学区、学校不按要求执行。调查显示虽然北卡罗来纳、西弗吉尼亚等州规定了30分钟以上的体育课间[10,17],研究也表明30分钟或以上的体育课间起到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水平的效果比20分钟更好,但有超过一半的学区没有明确规定每天体育课间在20分钟或以上[18],反映出由非政府组织发布政策的低执行力。二是要实行体育课间条例并按需修订。学校可依据《学校健康指数:自我评估和规划指南》中的评分表单等推进实施体育课间和修订条例[19]。三是要制定体育课间计划,包括体育课间的负责人与职责、组织方法等内容。学校可采用SHAPE制定的《学校课间体育活动计划:实施课间体育活动策略的指南》和个性化的体育课间计划模板(以下简称“模板”)辅助制定。四是要规划室内外体育课间场地,从而应对恶劣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并提高学校场地利用率。五是要制定天气指南,避免学生受寒、中暑等安全隐患问题[20]。六是要建立工作人员年度培训制度,包括培训体育教师和志愿者,内容应有体育课间守则、师生权责、活动内容与方法、场地设施使用方法、关注特殊学生、处理医疗紧急情况的方法等。研究指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水平,保证安全,促进学生认知、社交、情感、身体和创造性方面的发展[12,21-22]。但也有研究指出,培训本校人员的成本效益虽然优于直接外聘受过体育课间专门培训的教师,但也可能存在在校教师提升意愿不足的问题,此策略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2)健全安全机制。

第二大策略有3项子策略。一是制定体育课间行为管理守则,要求各方遵守。保证安全是制定《指引》的重要目的之一,儿童青少年因体育活动而受伤或遭遇欺凌的问题不容忽视[13,23]。学校可依据《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等制定守则并加强纪律与安全教育,该文件列举教师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处理违纪行为的策略、示例[24]。二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冲突情境,如加州大学学者London等[12]提出的亲社会的相互包容、积极的语言、冲突解决3种技能,学生则运用在课间活动中,从而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冲突上。三是确保场地设施达到安全标准。数据显示,美国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公共游乐场安全手册》要求的不到一半[14]。《指引》提出学校可建立例行检查程序,从《公共游乐场安全手册》中了解有关场地布局、设备选用、场地设备安全隐患及如何避免等信息[25],规范本校设施的系统化放置与场地的划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