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会大学的体育实践:以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赖昌南

摘      要:选取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这两所代表性的教会大学为考察对象,梳理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体育实践历程,阐述教会大学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影响与历史贡献。教会大学在新式体育进校园、校际体育交流、区域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对我国体育事业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教会大学的体育实践经历了非正式向正式、非结构化向结构化、自主活动向课程教学的转变,划分为“鼓励体育运动”“普及体育运动”和“课程教学”3个发展阶段。

关  键  词:大学体育;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104-06

The sports practice of church universiti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 investigation centers around St. John's University and Yanjing University

LAI Changn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selects two representative church universities, namely St. John's University and Yanj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to sort ou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process of church universit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 elaborate on the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church university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church universi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new forms of sports on campus, inter school sports exchanges, regional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sports teaching practices, which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church university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informal to formal, from unstructured to structured, and from autonomous activity to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also divides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encouraging physical education," "populari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Key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church university;St. John's University;Yanjing University

教会学校在引入和推广新式体育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教会大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民国时期共有24所教会大学,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燕京大学由多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为华北教会大学的集大成者。华东地区的主要教会大学有“华东八大学”之称谓,圣约翰大学是其中的翘楚。此前学界对教会大学的体育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一种是对单个教会学校的体育史研究,这种范式囿于偏狭,难以把握教会大学体育实践的总体脉络;另一种是面向整个教会学校的体育史研究,这种范式聚焦不足,叙事性存在欠缺,不足以凸显特定学校的作用与历史价值。研究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两所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作为考察对象,按照一定的逻辑理路梳理教会大学的体育发展历程,穿插横向对比的方式呈现两所大学的引领性体育实践,以此洞察两所大学对区域体育实践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  教会大学的体育实践

1)新式体育进校园。

众多教育家曾经提倡“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1],把身体健康视作精神健康的基础。教会大学承袭西方教育传统,重视体育,率先将西方新式体育引入校园,其目的有二:一是练就学生强健的体魄,这一点从前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办学言论中可以找到线索。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2]

研究表明,地处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是我国最早将西方新式体育引入校园的大学[3]294。这些新式体育以田径、集体球类项目为主,也包括拳击、击剑、赛船等个体竞技项目。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正式更名圣约翰大学。该校具有体育传统,曾于1890年举行第一次田径运动会[4]113。这是有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田径运动会。其后,圣约翰大学又相继于1896年举办足球比赛,于1898年开始举办网球比赛[5]。此外,该校还陆续开展拳击、赛船、击剑、垒球、橄榄球等运动。圣约翰大学开启了我国大学田径运动会的先河,是校园体育实践的开创者。地处北平的燕京大学也是校园体育的早期实践者,该校由4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于1919年正式创办,先后引进“四大球”:网球、棒球、羽毛球、橄榄球[6]108。学校还组织滑冰比赛,推广冰上运动,冰球是燕京大学的一大特色。随着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校内体育组织应运而生,圣约翰大学于1898年成立“学生体育会”,负责开展体育活动与比赛。燕京大学的学生体育组织众多,“每种体育组织设组长一人主理其事,其活动对内则有学院、宿舍、公开及混合何种比赛”[7]74。学生体育组织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新式体育在校园的传播与普及。

2)校际体育交流兴起。

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是民国时期高校云集的两大区域,其中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代表,华北地区则以北平(今北京)为代表。随着校园体育活动的兴起,区域内的校际体育交流越来越多。

华东地区的圣约翰大学与南洋公学举行有资料记载的最早校际足球对抗赛,该比赛肇始于1902年,一直持续到1926年[8]112。据统计,仅1926年9月—1927年3月,圣约翰大学学生就参与18场校际体育比赛与交流[3]297-299。圣约翰大学积极参与校际体育活动,包括跨国交流,1924和1926年,圣约翰大学和东京圣保罗大学在上海及东京两地进行了篮球对抗赛[9]。校际体育比赛已成为圣约翰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公共活动。圣约翰大学是华东地区校际体育活动的枢纽,推动体育交流,输出体育文化。

华北地区的汇文大学与华北协和大学于1904年举行首次校际体育竞赛[10]168。燕京大学由4所教会大学合并组建,继承华北女子协和大学重视体育的传统,是华北地区校际田径运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燕京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之间的体育互动频繁,交流比赛项目包括足球、网球、排球、篮球、冰球和乒乓球等,燕京大学在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上表现出色。1928年《晨报副刊》刊载燕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冰球比赛的消息,这是有记载最早的校际冰球比赛。

3)区域体育竞赛蓬勃发展。

校际体育活动兴起之后,高校之间的体育交流逐渐演化成体育竞赛,并成为校际学生交流平台与荣誉争夺的阵地。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是各自区域校际体育竞赛的策划者和参与者,推动区域体育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是当时高校竞技体育的重要推手。

在华北地区的由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北平五大学体育会”“华北大学体育联合会”等区域体育组织,先后举办“五大学田径运动会”和“五大学足球联赛”,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竞赛日益兴盛。燕京大学的足球队经常参加城市足球锦标赛,有较高知名度,其篮球队是华北地区的佼佼者,队员曾作为主力代表北平夺得全国篮球比赛冠军。网球也是该校强势体育项目,在华北地区的网球比赛中屡获桂冠。燕京大学还是北平冰球界的老牌劲旅,曾在1930年的华北冰球联赛上夺得桂冠,该校还与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联合发起“北平五校联合冰球锦标赛”[11]

在华东地区的“中华大学联合体育会”“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先后于1904、1914年成立。这些组织在推广体育竞赛中发挥平台作用。圣约翰大学是上述体育组织的发起高校之一,在“中华大学联合体育会”赛会机制下,圣约翰大学自1904年起连续5年参加本地区教会大学校际田径赛。1910年“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南京诞生,并于当年举办“中华全国学校分区运动会”,圣约翰大学获学校组总分第1名[3]295。1917—1921年,圣约翰大学曾连续5年取得华东各大学网球锦标赛冠军[3]15。1923年12月,圣约翰大学参加“第一届华东大学足球赛”并展现出强大竞技实力。体育竞赛逐渐成为各大学竞逐学校荣誉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4)体育教学实践。

出色的竞技体育成绩使圣约翰大学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但燕京大学在体育教育教学上的探索更为系统和前沿。教会大学的校园体育经历了从非正式到正式、从自主活动到课程教学的演变,总体可划分为“鼓励体育运动”“普及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教学”发展阶段。

(1)鼓励体育运动阶段。初期,教会大学只以课外自主活动的形式开展体育,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圣约翰大学学生一开始并不接受西式体育。卜舫济曾说:“当我提议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时……碰到极大困难,后经校方解释和引导,师生们认识到这些体育活动只不过是古代习俗的恢复”[3]15,其后,师生们逐步加入体育运动,学校引入各类西式体育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使体育成为圣约翰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广体育,燕京大学与圣约翰大学做法相似,一是举办学校运动会。运动会前夕,圣约翰大学“每一位班长都想尽办法组织他的代表队参加训练,整个学校都行动起来了”。比赛当天,“所有家长都被邀请来观看运动会”[12]。燕京大学的运动会,不仅比拼单个运动员的实力,还以系为单位决胜负。二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做法包括在体育竞赛现场营造节庆气氛,出版体育刊物等,如圣约翰大学的《约大体育》,燕京大学校报的“体育副刊”,旨在普及体育知识,营造体育氛围。三是表彰优秀运动员,圣约翰大学“颁发体育运动奖项共八项”[13]103,以“激励获奖者的荣耀感和进取心”[14]66,燕京大学每年颁发“全能杯”和“体育道德杯”,由校长亲自颁奖,前者旨在激励学生参与多种体育运动并力争上游,后者意在引导学生公平竞赛、敬畏规则、尊重对手。

(2)普及体育运动阶段。西式体育项目逐步为学生接受之后,教会大学的学生体育快速走向普及。圣约翰大学自1921年起实施学生两年强制运动制度,每天的课外运动时间,学校关闭所有宿舍、教室和图书馆,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3]296。圣约翰大学校内有为数众多的体育社团,引入“体育赛季制度,10月是棒球赛季,11—12月是足球赛季,篮球赛季是3—4月,棒球和田径是4—5月,网球是5—6月初”[14]67。“体育赛季制度”既是圣约翰大学普及体育的方式,也是该校体育普及开展的重要表征,普及还表现在该校为数众多运动队伍上,据统计,高峰时期该校仅篮球队就有46支。燕京大学则从1925年开始设立体育锻炼课,每周3节,连续3年,规定锻炼时间,将课外自主活动制度化安排。1931—1932年,燕京大学开展网球、乒乓球、滑冰、篮球、排球、中国武术、足球、羽毛球等20多种运动项目,平均每个学生参加4项由体育系批准并指导的运动项目[6]215-217。在燕京大学,“有一种动力激励着所有学生们参加各种运动会、体育比赛和个人锻炼”[15]。显然,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自发行动,统计数据也佐证了燕京大学的体育普及程度,1931—1932学年,燕京大学在校男生总数578名,而参加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公开比赛、个人锻炼的男生则分别达到22 338、8 715、11 820、40 870人次;在校女生总数为233名,参加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公开比赛、个人锻炼、课堂课程的女生也分别达到4 117、208、156、10 446、12 754人次[6]215-217。可见,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