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逻辑、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作者: 韩贝宁 鲁长芬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对“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逻辑、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双减”政策筑牢学校体育“全面育人”的学科归旨、深化学校体育“具身实践”的学科特质、确定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学科功能;在“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受到应试化教育体制、制式化教学方式、单一化课程内容的影响,同时面临学科归旨偏移、学科特质畸化、学科功能受限的问题。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借助“双减”政策契机,在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体育引领诸育融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推进健康教育改革方式,助推学校体育实践回归学科归旨、阐扬学科特质、彰显学科功能,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全面育人价值、具身实践成效、健康促进作用。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双减”政策;高质量发展;学科逻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110-08
The disciplinary logic,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N Beining,LU Changf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deduction, the study explores the disciplinary logic,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has strengthened the disciplinary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deepened the disciplinary quality of "physical practice", and also built up the "health promo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y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it has been as usual affected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the systematic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unitary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deviation of the subject's purpose, deformity of the subjec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riction of the subject's functions. In view of thi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needs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return to the purpose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 the qualities of the discipline, and show the functions of the discipline through the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leading the various spor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urch's hard work and regular practic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with healthy educ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practice, and the health-promoting role of school sport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ouble reduction" policy;high-quality development;disciplinary logic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和体育事业的核心领域,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根基所在[1]。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与家庭场域内的教育主体为延长、提升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文化成绩,选择牺牲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致使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存在感持续降低。在此背景下,很多本应关注学校体育发展建设的一线体育教师逐渐表现出淡漠的职业情感[2],从而采用机械化、重复化、制式化的教学方式批量生产出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这极大消磨了学生的体育情怀,让原本爱玩爱动的学生最终远离或排斥体育课。可见,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学生,在面对学校体育时表现出的心态与行为均指向一个问题:教育生态畸化下学校体育本质内涵的持续模糊。
针对教育生态畸化系列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直接目标,并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其中,“双减”政策中的“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开展适宜体育锻炼”等具体要求[4],为发挥学校体育学科价值、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在此契机下,明晰、审视和探寻“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逻辑、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不仅可以从学科本质内涵视角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也可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补足体育力量,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相应支撑。
1 “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1.1 “双减”政策的提出及指向
政策本质上是政府为了适时调节、缓解或解决不同利益主体间矛盾冲突的工具,也就是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会加速相关政策的出台[5]。就“双减”政策而言,其提出可能是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矛盾、教育质量下降与教育负担上升矛盾持续激化的结果。一方面,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持续升级,最终危及教育公平。在资本过度涌入以迎合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市场资本搭建了一个需要长期支付大量金钱以获得相对专属或独有资源的教育体系。这不仅会对一些公共教育制度与基本教育规范产生强烈冲击,也会不断拉大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鸿沟,极大地破坏教育生态,严重违背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下降与教育负担上升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阻碍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畸化的教育生态与教育观导向下,教育法律法规不被遵守、基本学制得不到保障、非学科类课程方案被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几乎沦为空谈,教育质量持续下降[6]。与此同时,家长、教师等教育主体的资金、精力投入并未带来更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反而加快畸化教育生态与教育观的蔓延速度,造成教育“内卷”现象。据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超过50%且有29%的家长愿意支付超出消费能力的学费,家庭的整体教育负担极重[7]。
综上可见,“双减”政策是在多重矛盾持续激化下产生的,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推进也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质言之,“双减”政策的提出不仅在于通过压减作业时长、规制校外培训、开展多样活动等措施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更指向教育生态优化、教育公平促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1.2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换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8]。目前,关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较少且不全面,但结合高质量发展领域被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系统解析。从发展目的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系统中主要承担健康促进重任的载体,其用以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育人、健康促进方面,这意味着须始终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作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发展形式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是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体育本就面临着资源少或投入少的现实境况,而学校体育在育人、健康促进方面的价值又极具不可替代性,因此学校体育需要依靠既有资源,高效地保障育人质量与健康促进质量,这表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兼顾质量与效益的发展。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学校体育基于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在兼顾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自身在育人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质量,继而不断满足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的过程。
2 “双减”政策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逻辑
“双减”政策是审视教育内涵、回归教育本质的政策。在“双减”政策构筑的新教育生态下,从学科逻辑出发审视、回归学校体育的内涵及本质,彰显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有助于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学科逻辑意指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某个特定学科的一整套独有特征或规律,一般包含学科目标、性质、功能、内容与范畴等[9]。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应至少存在3条学科逻辑主线:(1)“全面育人”是学校体育的目标逻辑。学校体育的内核属性是身体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归旨所在。(2)“具身实践”是学校体育的本体逻辑。学校体育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成性等具身特点[10],是其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质。(3)“健康促进”是学校体育的功能逻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点明了学校体育的核心功能,即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行为与健康促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