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书:“翻”出嵌入式绘本教学的新样态

作者: 沈利华

翻翻书作为一种创意性作业,是进行嵌入式绘本教学的有效载体,其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和“创造乐趣”。“双减”政策下,翻翻书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的运用,为减“量”增“质”提供了富有实效的教学路径,教师尝试从融合学材、制定目标、设计图文等方面出发,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儿童“画”出所见,“翻”出惊喜,“辨”出所想,为核心素养带来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增”。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等人所著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分级标准(实验搞)》,将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读物进行匹配,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阅读分级标准为整合英语教材和分级绘本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途径,于是嵌入式绘本教学便应运而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带来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增”,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绘本教学的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的嵌入式绘本教学却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添加的“辅料”,往往会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所拓展的句型或词汇,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填塞”,令学生原本对绘本阅读的浓厚兴趣尽失,渐渐开始抵触。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面临着如何在减轻儿童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做到阅读“不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一、翻翻书的内涵与意义

笔者尝试将翻翻书引入低年级的嵌入式绘本教学中,将教学和学习变成研究和创造。翻翻书采用的是画中画的设计,书内有可以动手翻开的画面或者图画卡片,在美国的小学里使用非常广泛。在绘本教学中,“翻翻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通过动手动脑,把围绕绘本主题的相关素材和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通过剪、贴、折叠等方法,以层层翻阅的形式展现出来,儿童可以自己动手创作和探索。

“翻翻书”的设计与教学以分级绘本为载体,以创意作业为手段,集记忆、练习、游戏、合作于一身,在不加重儿童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创新儿童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翻翻书对嵌入式绘本教学的启示

对于儿童来说,嵌入式绘本是融合教学的一座桥梁,它实现绘本教学与国家课程的“轻松”对接;翻翻书是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实现多元作业与创意读写的“完美”结合,从而带着“游戏精神”和“创造乐趣”,轻松、愉快地走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一)对作业的重新定义

“双减”情况下,作业本质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们更加倡导利用作业进行教学或学习。在今天,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巩固训练,而是与教学关联配合的另一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活动。翻翻书是对作业的重新定义,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与创意读写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承载了学习内容,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对教学的减量增质

减负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得少一点,而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嵌入式绘本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在英语常态课中以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级绘本的教学,翻翻书作为自主学习的任务并使之成为嵌入式绘本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动手创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三)对儿童的自我丰富

儿童需要在创造中长大,创造使得生长的过程变得灵动而有质感。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翻翻书,让学习不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充满挑战的智慧创造。这样的教学推动语言表达、审美艺术、生活智慧的联结发生,让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与趣味,还有思辨与情感,乃至审美,并以此实现自我丰富。

三、翻翻书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的设计思路

嵌入式绘本教学中翻翻书的设计,教师要从主题、教材、学情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翻翻书,使它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下文,笔者结合具体课例阐述。

(一)基于主题,融合所学教材

基于英语教材的主题,选择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匹配、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吻合、与儿童的学习兴趣相契合的学习资源,从而深化学科内容的学习。根据译林版《英语》三上Unit5 Look at me!以及Unit6 Colours这两个单元的主题和学生实际,教师嵌入了“儿童英语阅读魔盒”小学英语分级绘本Barney Bear Gets Dressed的教学,旨在拓展有关颜色及服装类的词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基于绘本,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对绘本内容的解读,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阅读、获取绘本中颜色类、服装类的相关词汇;(2)借助自绘图文进行梳理、加工并呈现“不同穿着的巴尼熊”;(3)利用翻翻书和语言框架描述不同场景中的巴尼熊。这些教学目标既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习方法,也显示了学习的结果。

(三)基于学情,设计翻页图文

翻页图文的设计要从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出发,主要从绘本故事中重要画面和情节中提炼要素,设计内容简单、立意明显、主题突出的插图。此外,教师要对学生在绘画插图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指导,更要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让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完成,彰显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

四、翻翻书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嵌入式绘本教学,带领学生制作翻翻书,引导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笔者以小学英语分级绘本Barney Bear Gets Dressed为例,探讨翻翻书在嵌入式绘本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画”出所见,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

儿童是用色彩和形象来感觉思维的,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读绘本,将绘本中的插图在头脑里再进行加工和创造,然后用手中的画笔自绘插图,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翻翻书。

1.眼中有物,找寻多元信息

看的能力是体现儿童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绘本中的图片往往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比如幽默的细节、节奏的设计、暗藏的线索,这些都有待儿童去寻找。以绘本Barney Bear Gets Dressed为例,每页插图中除了告诉学生巴尼熊穿了哪些不同颜色的衣服,还暗含了巴尼熊要做的不同的事情,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巴尼熊因为画画、吃冰激凌、春游把衣服都弄脏了,这些画面可以说是与儿童生活实际、生命成长紧密相连的,因此,学生纷纷给巴尼熊配上了“Oops!”“Oh no!”“Uh, oh!”等充满活泼元素的独白语言。

2.知识联结,丰富插图画面

这些充满童趣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创作动机,还激活了儿童的知识体系。教师顺势提问学生:“What else do Barney Bear do?”与学生进行交流,激活并丰富学生的知识,并用Barney Bear. He wears.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联结,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出自己的“联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刚才的联想用手中的笔画出来,如巴尼熊骑车摔跤把衣服弄脏了,巴尼熊喝果汁把衣服弄脏了,巴尼熊踢足球把衣服弄脏了等画面,为翻翻书提供了创意无限的插图,为学生后续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丰满的意境,让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忍俊不禁或意想不到。

(二)“翻”出惊喜,逐层深入地自由探索

自绘插图给了儿童尽情创作的自由,而制作翻翻书则给了儿童充分参与的机会。翻翻书通过立意先行的画面以及翻页的互动设计,让儿童感受立体的画面和动态的发展,保证每次翻开都有惊喜,吸引着他们去探索。

1.动手制作,增强体验认知

杜威曾说:“知识是液体而非固体。”儿童在翻翻书的制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这样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更难忘、更有效。在上述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信息、自绘插图等活动,为后续的制作做好了准备和铺垫。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给巴尼熊画上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如a purple T-shirt, blue jeans, an orange sweater, black shorts, a white cap, a red jacket等,并以立体小折页的形式,把巴尼熊的图片藏在不同的场景下面,通过翻动插图中的某一个地方来找到巴尼熊。学生具身参与,亲历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化的单词一下子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和可感知的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记忆、理解和运用。

2.层层翻阅,满足探索欲望

绘本阅读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这个重要不是指“知识”,而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保护,探索求知的激发。翻翻书极易激起儿童的阅读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翻阅。教师基于绘本结尾处的问题“What else can Barney Bear wear?”引导同伴互相猜一猜“巴尼熊还会穿什么衣服呢?”再来翻一番“到底巴尼熊穿了什么?”此时,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He wears a purple shirt and black pants. He wears a white shirt and orange pants...”这样的阅读过程,比带着学生反复朗读和机械问答要充实形象、引人入胜得多。

(三)“辨”出所想,由此及彼的智性表达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时期。翻翻书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儿童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开展思辨性交流,积极生成自己的“个性和智慧”。

1.说写相长,加深主题理解

绘本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信息,学会词句,还要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加深语言知识的内化。因为学生运用翻翻书中的插图和立体折页进行了充分地说,所以在写的环节中便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利用教师所给的语言支架“Barney Bear.He wearsand. Oops!/Oh no!/Uh, oh!...”给翻翻书的插图配上英文句子。学生配上了“Barney Bear plays football. He wears a white T-shirt and yellow pants. Ouch!” “Barney Bear eats watermelons. He wears a pink shirt and green shorts. Oh no!” 等妙趣横生的句子。由此可见,他们将写与说保持良好的协同,实现了语言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创造。

2.对比讨论,生成言语智慧

具有思维含量的表达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绘本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在发散性、思辨性的讨论中,用几句语意完整的话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在创作好翻翻书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自己所画插图中的巴尼熊的变化,引导学生基于问题“ How are Barney Bear’s clothes at first? But how are his clothes at last? If you are Barney Bear’ s mum,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开展小组讨论。

Group1: Barney Bear’s clothes are cool at first. But his clothes are dirty at last. He’s naughty. I will say “ Be careful, Barney Bear!”

Group2: Barney Bear’s clothes are beautiful at first. But his clothes are not beautiful at last . I will say “ Please wash your shirt and pants, Barney Bear!”

教师通过这样的对比讨论,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关注了智慧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

正如张伊娜教授所说,绘本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图文相呼应地在教学中动起来、活起来,呈现出百样玲珑的教学样态,以真正实现绘本阅读的建构性和多元性。翻翻书全面呈现了图与文的立体交织,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百样玲珑,每一本翻翻书都成了儿童学习路上不可复制的好作品,同时也是成长路上个性丰满的好作品。让翻翻书陪着儿童成长,在课外阅读的旅途上多一些收获的喜悦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