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晨会十分钟 奏响成长主题曲

作者: 李红华

晨会,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例会。在学校里它不仅是一门课,更是德育工作的一方阵地。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所授的内容也不会很多,但回报率极高。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十分钟晨会的内容能够鼓舞人心,形式能够赏心怡人,那会让学生一整天都活力满满,对知识充满渴求。

但是现实状况并不让人满意,一是班主任对晨会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因而占课现象时有发生,如上成“作业讲评课”,或是自己学科的延时课。二是晨会课的教育形式单一,以教师填鸭式的说教为主,学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三是教师准备不充分,主题不集中,所授内容常常缺少针对性,没有系列性,因而也说不上实效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有必要优化晨会课的内容,创新晨会课的形式,拓宽晨会课的师资,开放晨会课的评价方式。

一、内容课程化

晨会的内容决定晨会课立意的高度,甚至影响学生对晨会课参与的兴趣及效果。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晨会课时间短的现实状况,深入思考,确定主题新、内容精的晨会内容。为了方便班主任的教学,使所授内容序列化,有层次性,对于常规性的晨会内容,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成课程。

1.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班主任晨会课的重头戏。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制定本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据常规的具体内容,分类编写成相应的课程,如分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三大类。学习习惯又可以分成上课规范、课间活动、作业要求等,编写成短小、精练的有章有节的课程,内容时长不超过10分钟。教师通过分块分类,让日常行为规范条目清晰,内容精炼。班主任可依据教材上好每天的晨会,循序渐进,分块推进。短短的十分钟让学生见微知著,一步一步掌握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

2.主题活动教育

主题式活动,是学校常见的系列教育活动。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生的核心素养决定未来公民的素质。一年四季,每月都有不同的纪念日、节日,这些特殊的日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提醒了我们的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一个这样的日子更富有教育意义。依托纪念日、节日,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等。为了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我们按照时间序列,编写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课程,便于班主任能有章可循。

如三月份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学校的倡议下,班主任编写了短小精悍的雷锋故事集,雷锋名言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等。依据校本课程,班主任可以有序开展读名言,讲故事,见行动等系列活动,使校园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特别是做雷锋式新人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白,新时代学雷锋的形式不一定就是扶老人过马路,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它可以不拘形式。如捡起丢在校园里的纸屑是学雷锋,帮生病的同学做一次值日也是学雷锋。让学生发觉形式变了,但它助人为乐的核心没变。

3.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当前我们的学生还是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任性散漫,常以自我为中心,把家人的呵护和关怀,认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更缺乏独立担当的责任心和勇气。因而有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发扬这些传统美德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具有传统美德的古今历史人物,如古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今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周恩来,报效祖国的钱学森等。然后按照人物的品质特点,编撰成小册子,供班主任上晨会课时参考,让学生在认识人物的同时,感受他们的传统美德,从而培养他们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塑造他们善良仁慈,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培育他们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的品格。

二、形式多样化

要想上好晨会,光精心挑选主题是不够的。班主任还要不断地创新晨会的活动形式,如果说主题是灵魂,那么形式是让灵魂更有趣,让学生更愿意去探究隐藏的秘密,活动的成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10分钟的晨会不一定是你讲我听的传统形式,还可以是七嘴八舌的讨论式,甚至是面红耳赤的辩论式。

1.讲授式

讲授式是最常见、最直白的晨会课形式。班主任可以通过分享正能量的小故事,或者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阐述、讲解中明白事理或懂得道理。这样的方式比较单一,但在一问一答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垃圾分类的小常识讲解,班主任可以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怎样开展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也能让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2.讨论式

分组讨论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我们的晨会也不妨针对班级实际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课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向学生抛出要讨论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室卫生角的打扫工具横七竖八,垃圾桶外废纸一圈,真是“卫生角不卫生”。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让“卫生角成为真正的卫生角”?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归纳整理了三条建议:一是对全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室干净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二是对值日生进行培训,怎样放置卫生工具又整洁又干净;三是确定监督员,监督员一旦发现违反规范的同学,就进行批评教育。由于这三条建议是学生自己讨论形成的约定,因而比老师的硬性规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3.辩论式

小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还尚未形成,易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因而时常出现行为的摇摆。这时可以采用辩论式,通过观点的碰撞,让学生明白是非。有些事不辩不清楚,一辨是非明。如小学生能不能打游戏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有些学生说,打游戏可以开发智力,有些学生说,打游戏会影响学习、身体。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利用晨会课,让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分头说一说打游戏的利弊,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游戏可以适当玩一玩,但不能沉迷游戏,那样就会影响你的学习,甚至影响你的健康成长。

4.展示式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谁的才艺能代表班级参加校级的汇报演出呢?班主任不妨来个才艺展示活动,把决定权交给班级学生。五月的第二周,班级才艺展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有表演唱歌的,有表演舞蹈的,有器乐表演的,有相声表演的。那一周不仅是同学们的视觉大餐,更是才艺大比拼。从中也完成了班级的选拔任务,选出的两位相声演员代表班级参加“六一”才艺表演,他们也不负众望,那天的表演乐翻了全场的同学,有同学还表扬他们是德云社的编外人员。

三、师资开放化

晨会内容博大精深,囊括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学生品德修养的,都可以成为晨会的主题和内容。晨会的授课者班主任感觉自己的知识有局限时,要认识到晨会不是班主任的专利。班主任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来进行指导,甚至可以邀请校外有专业特长的其他领域的专家或社区工作者,给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晨会课,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而晨会课的师资队伍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

1.班主任

班主任是晨会课的主力军,这毋庸置疑。班主任不仅要把好晨会课的质量关和内容关,更要做好一个统筹安排的工作。根据班级学生的品行,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做好规划,授好课。充分发挥晨会课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功效,为提高班集体素养建设服务。

2.科任老师

晨会不是班主任的专利。平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邀请学科老师来上一些专业性的课。如疫情期间,班级邀请了卫生保健室的老师,给学生讲授了“七步洗手”法,通过卫生老师的演示、讲解,学生掌握了基本要领,较好地做好个人卫生的防护工作。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各科老师均有自己的专业,也各有自己的特长,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学科老师的特长。如“法制小报”评比活动时,可以邀请美术老师进行版面设计的指导,提高学生版面设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学生

班主任还可以发挥有特长学生的技能,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即知即传的功效,让学生教育学生,同龄人的教育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一年级学生入队前,就可以邀请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给一年级的小学生传授队知识,以及红领巾的佩戴方法。两位六年级的学生把“队前十知道”通过问答的形式,一一讲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新奇的讲课形式,让他们非常兴奋,听得非常认真,掌握得也非常好。随后又手把手地教小弟弟、小妹妹系红领巾,让懵懵懂懂的一年级小朋友迅速掌握了系红领巾的要领。班主任可以挖掘内容,拓宽学生的授课面,一方面授课的学生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让受教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

4.家长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自己的服务岗位,自己的专业特长。当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给孩子们上晨会课。例如,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班主任为了倡议学生做好防范工作,我们邀请了在医院呼吸科工作的一位家长,给学生讲解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几大措施,家长经验丰富,讲解到位,深受学生喜欢。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却让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耕乐园播种时,我们又邀请了一位学生的爷爷来讲春季播种的要领,接地气的话语,让学生对农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评价多元化

晨会课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需要像其他学科一样,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于晨会课是一门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检测的点也不是学生的知识体系,而是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修养。因而我们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开放的。

1.学生评价

晨会课虽然只有十分钟,但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确确实实是一节课,因而有明确的授课老师,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内容。德育处每月抽调各班级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研班主任晨会的开展情况。一是有没有占课现象,二是学生受到了哪些主题的教育,以及情感的熏陶。三是对本班晨会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活动不仅引起了班主任对晨会的重视,主动去关注晨会的授课效果,而且激发班主任深入去探讨晨会课的内涵与外延。

2.教师互评

晨会的内容虽然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学生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也决定了晨会课的主题可以相同。特别是同一年级的班主任甚至可以开展“同题异构”式的晨会互评活动,每位班主任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内容,设计流程。然后通过互评赛一赛的方式,看看谁的晨会课上得内涵深,形式新,环节更巧妙,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

3.行政督查

德育处要重视晨会课的督查工作,安排值日教师定期进行督查,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晨会是班主任每天必上的一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它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主旋律。督查不仅仅是查岗,更要有督有评,即督即评,评学生参与的情况以及课时效果,评教师上课的主题与方式。督查老师所提的问题要充分引起教师的反思、自省,让上课的教师有所收获。

晨会课是学生的精神早餐。班主任要巧妙利用这早上的十分钟,独具匠心,精心烹制,做好这道营养餐,奏好一天的主题曲。在精选内容,创新形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积极、互动、体验的旋律中感悟人生,养成良好习惯。上好每一堂晨会课,滋养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基本功,也是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