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周文斐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是以实践活动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学习能动性,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自身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整体逻辑思维,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能够形成环保与科学意识,做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全面培养。所以针对地理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实践力的整体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进步。

我国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读死书”的教育格局无法全面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将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针对这一情况,地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理念,积极利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帮助学生开阔自身知识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中。

一、借用辅助工具,提升识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当中,挂图是十分常见的辅助工具,挂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城市布局等,还能够丰富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利用挂图丰富地理知识。高中生学习时间紧迫,整体学习压力较大,挂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并巩固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注重挂图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辅助工具的教学优势。在实践课堂当中,将课本内容与辅助工具进行巧妙结合,利用挂图生动开展实践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挂图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并应用地理知识。

在进行“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大纲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清晰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掌握知识,杜绝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手段,全面发挥学生学习潜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实践探索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地理教师可以将挂图与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学生利用挂图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师在讲述长江时,首先向学生讲述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特点,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地貌特征。学生在该过程当中对于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已经拥有深刻印象,之后就可以利用挂图带领学生观察具体的地貌特征。如长江上游河段,河谷总体呈现出深而窄的特点,整体为V型,中段河道为U型,而下段河道为槽型。地理教师将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图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还能够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力,在活跃学生思维逻辑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所以利用挂图一类的辅助工具,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识图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实践力,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拥有更加丰富的体验感与实际收获,并且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启迪学生开展知识探究的重点,学生只有拥有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所以地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整体创新,贯彻落实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知识探索当中。而问题情境的合理运用就是上佳手段,问题情境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构建轻松愉快的实践学习氛围,还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巩固地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在构建情境时,地理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的整体特点为基础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在趣味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内涵。地理教师在进行情景构建时,不仅要将本节课所讲述的地理知识点融入其中,还需要将实际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并有效地把这些生活素材利用于情境的构建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让地理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生动的地理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到对于地理的学习之中,最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生活中处处存在地理知识,地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离不开生活化素材,生活是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形式的基础,并且生活也为问题情境创设有效融入地理课堂时提供了更多素材。地理教师在进行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时,不仅要将本节课所讲述的地理知识点融入其中,还需要将实际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并有效地把这些生活素材利用于情境的构建中。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触碰到许多场景,而进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在地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所处的场景进行融会贯通地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联想到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课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同学们知道南方与北方的主要种植作物吗?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又是什么呢?”以此引发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的探索学习兴趣,进而开展课程内容深度探索学习活动,主要形式能够为课后作业与小组研究等,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的内涵与核心。此外,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地理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细节调整,让学生能够接受问题的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地理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经验交流,让好的经验得以被分享。还可以聘请校外优秀教师来校开展相关讲座,让教师将优秀经验进行记录,有助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地理教师还应对学生地理素养拥有清晰且全面的认知,在借鉴优秀经验时能够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让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真针对性,让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全面提升。

三、运用模拟实验,夯实实践基础

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也是探究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改影响下,许多地理教材中都增添了实验课内容,地理教师也应跟随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积极运用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身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在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地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法能否被学生接受,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对地理实验乃至地理课堂提起兴趣,决定了模拟实验教学运用的有效性。学生一旦缺乏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会导致地理教学质量下降,不仅使得地理实验成为无用功,也会增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地理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创新型教学手法,并积极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地理课堂以及地理教学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模拟实验得以顺利有效开展。地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具体目标,以确保学生在动手进行模拟实验时能够准确掌握实验的内涵。地理教师在运用模拟实验时也应注意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确实验教学的首要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实验当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品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在进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热力环流知识并不熟悉,加之学生对于概念性知识无法切实做到完全理解,此时地理教师就可以将概念性知识转化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化抽象知识为具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清晰掌握知识脉络,以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地理教师利用热力环境实验向学生展示基本知识,具体做法如下,在实验开始前确保教室内门窗呈关闭状态,让教室成为一个密闭空间,使得教室内部能够拥有稳定气流,然后点燃两只香,二者间距应在三十厘米左右,并在其中一炷香旁放置电热炉,另一炷香旁则放冰袋,在五分钟后学生观察烟雾的飘散方向之后电热炉与冰袋位置互换,再让学生观察烟雾的飘散方向并记录。在实验结束后,地理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观点。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印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概念知识,也能够理解知识的具体内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切实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作用。通过该类型的模拟实验,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概念性知识的具体内涵,也能够轻而易举突破学习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地理教学品质得有了有效提升。

四、组织社会实践,灵活运用知识

高考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所以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要实现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地理教师必须针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创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高度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深度探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重视,将地理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实现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全面渗透,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地理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地理知识的融合,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更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地理知识的相关学习。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区域经济、气候变化等等内容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能够让学生将地理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社会实践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地理现象的内涵,还能够让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地理教师必须拓宽自身教学视野,让地理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堂,更应拓展至课外、社会甚至是大自然当中,通过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相关调研,让学生能够灵活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全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进行“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当中,地理教师就应积极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涵,利用社会实践的形式全面激发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探索兴趣,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充分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感受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如地理教师让学生担任水资源勘测员,让学生分组调查源头水库、社区泵站、送水站点、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情况,带领学生采访路人对于水资源的具体看法,让不同群体讨论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通过对于不同人群的看法总结,全面掌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内涵,还能够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得到个人品质与自身能力的双向提升。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地理教学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地理知识内涵,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充分融合到实践教学当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长期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为新时期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