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教学中识记学生名字的方法探究
作者: 安化胜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且随时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会感到很荣幸,师生之间关系自然融洽。反之,教师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尤其是在校园内,你不叫学生的名字,而是用“唉,同学!”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就拉大了。
一、玩游戏,识记学生名字
如果直接识记学生名字,可能很费事,但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识记学生的名字,可能很容易。下面笔者结合历史教学,简介各种识记学生名字的游戏。因为历史课不像语文、数学等课程课时多,教师很容易记住学生的名字;历史课一周内至多有三节课,一般情况下是两节课,想在两节课上熟记学生的名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初中,一名历史课教师可能要上四到六个班,一个班级45人,假设5个班,就有225人,这么多学生,都记住名字的确很费事。
游戏(一):学生自我简介法。游戏规则是学生自我介绍,姓什么,叫什么,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历史上同姓的历史名人有谁,简单介绍一下同姓的历史名人的典型事迹。历史上和自己同名的历史人物有谁,这儿不要求同姓,读音相近也可以。例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同姓的历史名人和同名的历史人物。同姓的同学不能重复介绍同一个历史人物。当然同姓的同学不能重复上一位同学介绍的内容,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姓氏的由来也可以。一名叫姬石山的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姬石山,来自积石山县,因此叫姬石山。历史上同姓的历史名人为武王姬发,他的典型事迹为伐商灭纣,建立大周。名字中含‘山’字的历史名人为孙中山,他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是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正确,给加1分,回答错误适当扣分。
游戏(二):让学生自报家门,进行灵活排序法,识记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学生的座位一般是固定的,但学生的座次和教师的排序并不矛盾。姓名排序有很多方法,通过游戏的方法非常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教师也增加了识记学生名字的因素。例如教师分组检查秦末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每组站成一列,让每个小组按照名字的笔画多少排序,排列最快的小组且排在第一位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记录1分。然后教师再设计其他问题,采取其他的排列方式,如按照姓氏的首字母进行排序,按照名字最后一个字的笔顺(横竖撇点捺折)进行排序,按照姓氏的元音字母进行排序等。根据名字进行排序,排序错误的小组将无法获得答题的机会,他们的小组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将得不到好成绩;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给出适当奖励。
游戏(三):说出和自己名字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者是成语故事。假如学生叫张烽,他要说出的历史典故可能是烽火戏诸侯,或者是汉武帝在张掖设立张掖郡,含义为“张过臂腋”。假如学生叫禹自忠,他说出的历史典故可能是“禹治水,导积石”;也可能是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日,以身殉国等。如果学生姓隗,学生可能说到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为请自隗始或是行将就木等。如果小组的某个同学说不出自己姓名的典故或历史故事,可以让组内的其他学生帮助他说出。组内其他同学也说不出的,可以让其他组内的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扣1分。
游戏(四):学生传名字。小组内第一名学生说出自己名字,第二名学生先说出前面学生的名,再说自己的名字,第三名同学先说出第二名同学的名字,再说自己的名字,这样一直传到小组内最后一名同学。传名字时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监督,传错名字,本小组出局,失去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是简单的传名字游戏,还可以增加难度,可以首尾呼应传名字,可以隔行传名字,还可以男女相互传名字,有规律地隔人传名字等。另外,传名字游戏中还有传句子的,这一句话中必须含有自己的名字和前一个学生说的一句话。如第一个学生叫亓烽,他说:“我叫亓烽,我喜欢学习历史。”第二名同学必须传为:“我叫赵磊,我……”
游戏(五):猜名字。猜名字游戏仍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写出自己的名字,用最恰当的一句话形容自己。然后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教师读,让另一个小组猜,猜对了加1分,猜错了扣1分。这个猜名字的游戏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既知道他们的名字,又知道了他们的主要特征,便于记忆。
游戏(六):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学生名字进行归类,识记学生姓名,并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是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按照姓氏集合,姓章的同学快速集中在一起。按照姓名中有动物符号的同学集合在一起;或者姓名中有植物符号的同学集合在一起,或者是姓名中有“心”字符号的同学集合在一起;或者是姓名中有金属符号的同学集中起来,教师让他们逐个报名,然后回答教师对某个历史知识的提问。这个时候要对照花名册,不要让某些学生钻空子,不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类。
游戏(七):或者是把一个小组内的人名写在一起,把这些名字打乱,重新组合,看能组合成几个古今历史名人。仍然以小组为单位,组合一个得1分,组合超过一个不得分,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例如一个小组有六人,名字分别是毛志青、郭丽媛、张晓东、赵俊飞、马志云和冯威。这几个名字组合中,学生很容易想到伟大领袖毛泽东,还有学生想到张飞,还有学生想到赵云,还有学生想到郭威等。
二、排座次,识记学生名字
教师通过排座次的方式识记学生的名字非常有效。排座次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在自己课堂上按照自己的规则对学生的座次进行暂时排序。作为历史教师更多的是利用班主任老师已经排好的座次识记学生的名字。排座次是一门学问,教师利用座次识记学生的名字也是讲究方法的。实践证明,教师利用座次识记学生的名字,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学科成绩。
(一)排座次,贴标签
1.排座次
如果历史老师是班主任,那么可以对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座次。这是班主任刚接班时必须完成的任务。通常情况下会让班内学生按照男女生的高矮依次插花排列。排座次的方法通常是男生按照高矮个站成一列,女生按照高矮个站成一列,然后通过报数的方式进行排座次。如果总共有六排,那就让学生报一二三四五六,报一二三的男生和报一二三的女生在一组,报四五六的男生和报四五六的女生在一组。当然也可以根据高矮个,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依次坐下。
2.贴标签
学生考试贴考号,为什么不贴标签,标签上写上学生的名字。当然笔者也想到过课桌上放座次牌,但座次牌容易混放,不利于固定学生的位置。所以贴标签应该是最好的排列学生座次的方法。教师排好学生的座次后,可以在学生的课桌右上角贴上写有学生姓名的标签,这样教师走到学生跟前,若提问可以直接叫名,可以方便教师识记学生的姓名。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教师管理学生,固定课桌,避免学生坐到其他学生的座位上。这种方法是记住学生名字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上课,你就在把学生的名字和学生进行对号入座。但这种万能的识记学生名字的方法不能成为老师懒惰的借口,不能因为有这种方法,就不用心去记住学生的名字。
(二)画座次表
如果历史教师不是班主任,一般无权对座位进行调整,但可以借助班主任排列的座次识记学生姓名。因为学生的座次是固定的,教师可以编排座次表,也可以让班内同学帮助把班内座次表画出来。学生画出座次表,可以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彼此更熟悉,帮助你画座次表的同学也因为完成了教师派遣的任务而感觉由衷高兴。教师获得的座次表不同于一般的点名册,座次表更有针对性,可以帮助教师识记学生名字,教师要把座次表多复制几张,可以张贴在自己课本的扉页内,也可以张贴在办公桌上,当然贴在讲桌上更方便,可以随时识记,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
(三)教师在座次表上做记号
教师对照座次表,逐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对座次表上的学生做标记。如班级内有两个张伟,一个个子高且瘦,一个个子矮且胖,教师可以在他们的座次表旁边分别记录他们的特征,这样教师就不会记错了。教师还可以作更详细的记录,如一名学生叫郑伟,教师不熟悉他的情况,教师可以对照座次表,认准学生,然后写一个小短文,详细描述学生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四)把座次表当成点名册用
座次表本身可以作点名册用。教师可以对照座次表,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师生交流,学生在回答的同时,教师会不停地打量学生,抓住学生的特征,识记学生的名字。对照座次表,教师可以在闲暇之余把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叫过来,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或者是把历史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叫过来,问问他们历史是怎么学的,为什么成绩这么棒,激励他们再接再厉;或者是把不爱学历史的学生叫过来,了解缘故,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三、通过联想和想象,识记学生名字
联想和想象是把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未知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在记忆主体的记忆系统中存入了信息,记忆就这样产生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教师要多观察,寻找学生的特征,识记学生的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块宝藏,只要进行开发,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不用则会显得笨拙。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把学生的名字纳入自己的记忆系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把学生的名字和其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通过联想,把学生的名字和已经记住的东西捆绑在一起,人的记忆会非常活跃,也很容易记住学生的名字。班级内有两个同学,一个名字叫李子俊,一个叫李子军,有时总是弄混两个学生的名字,不知道哪个是军,哪个是俊,怎么办呢?笔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联想记忆法区别和记住这两个学生名字的。名字叫军的同学,个头大,长得很威武,笔者把他比作军官,名字叫俊的同学长得很秀气,很英俊。通过多观察,发现两个学生的不同特征后,我通过自己的联想,记住了两个学生的名字,而且记住之后再也没有混淆过,可见联想记忆法确实很有效。当然这个例子中,笔者也用了想象记忆法,主要是把李子军比作军人,因为他高大威猛。
四、主动认错,询问学生姓名和假装知道学生名字识记学生名字的技巧
(一)主动问学生的名字
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询问学生的姓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这种事情通常发生在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作为历史教师,所上班级多,学生也多,记不住学生的姓名也在情理之中。当然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去记学生的名字。遇到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教师不知道学生姓名的时候,要主动向学生询问,并致歉,是教师应有的修养。在校外已经毕业的学生向教师问好,教师若不知道学生的名字,往往会感觉尴尬。很多老师在这种情况下都是打马虎眼,含糊其辞地应付,要知道这样也是不礼貌的。最好的办法也是主动承认自己眼拙,并向学生道歉,询问学生的名字,并牢记学生的特征,做到过目不忘。另外,还可以借助其他同学之口,了解学生姓名及基本状况。你向他们询问,他们会很热情地回答,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好方法。
(二)假装知道学生姓名,记住学生姓名的策略
常见的方式就是对照座次表或者是点名册或者是座次标签等进行点名。如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站起来,教师把不认识的学生和名字联系起来,在不断循环往复中记住学生的名字。笔者曾经半路接手一个班级,仅仅上了两周课,很多学生的名字还没记住,学校要开家长会,不熟悉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怎么应付这种局面呢?笔者就是用点名法化解危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成绩单,学生的平时表现笔者多少有点了解,但是和学生的名字对不上号,运用点名的方式直接评价学生,教师有话说,家长会开得很成功。发现某个不知道名字的学生作业有问题,如作业写得不规范,字体潦草等,可以拿着学生的作业本,直接叫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叫着学生的名字,指出作业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记住学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