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水墨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 陈丽婷

水墨教学活动是区别于幼儿园常见艺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艺术效果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幼儿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来源于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水墨教学活动提升大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利用欣赏水墨画优质资源、习得绘画水墨画的技巧以及幼儿自主水墨画的实际创作这三个重要环节推动大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于中小班,更易掌握水墨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同时,水墨教学活动也是对大班幼儿现有动手实践能力的验证和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催化剂”。让水墨教学活动在大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实际和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幼儿教育应当引导幼儿成为一个会“工作”的人,幼儿在有趣和有益的各种“工作”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说必须让幼儿多动手实践,这种主张是符合幼儿心理和学习特点的。同时,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这就意味着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幼儿获得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媒介,尤其是在幼儿园的艺术领域中有很明显的展现。水墨教学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一种实践力很强、且区别于普通艺术活动的新颖艺术活动,既需要幼儿在已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探索水墨画有趣的效果,也能在水墨画的创作中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检验”,也是“挑战”。如何运用好水墨教学活动资源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丰富的水墨画资源——激发动手实践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促进他们自主、自由和自信地动手实践。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寻找“好奇点”和“求知欲”,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丝一毫都有可能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敲门砖”,为幼儿的技能锻炼和经验提升做好初步的心理准备。因此,教师想要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镜头一:在古镇长廊里发现了一幅有意思的画。姗姗小朋友踮着脚指着橱窗里的画说:“这幅画怎么是黑白的,看上去好脏啊,是不是旧了要换掉了?”诗琪附和着说:“真的哎,好像是被雨水打湿了,都化了,这个窗户看来一点也不防水。”奕辰不紧不慢地说道:“这是水墨画,我妈妈之前教我姐姐画过,我见过水墨画。”周边的孩子听到奕辰的话纷纷提出:“水墨画是什么呀?”“水墨画就是黑白的吗?”“这到底是什么画?”一次不经意地回眸,让孩子们驻足不前。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疑问和好奇,愿意围绕这幅画展开自己的讨论,对于这一次的发现,孩子们五分是惊喜,五分是疑惑。它跟我们以前看到的画都不一样,它是什么画呢?孩子们仔细观察着这幅画,发现了其中很多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讨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问题的答案都十分迫切。为了解开这“看不太懂”画的谜团,我用手机拍下照片,带着照片回到教室与孩子们一同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孩子们在家乡有绘画芦墟古镇的经验,他们对老房子、小桥、流水和人家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这次走廊里水墨画的美激发了幼儿对新的艺术形式水墨画的好奇和兴趣。因此,我想利用这次偶然的“发现”,引导孩子们在艺术领域有一个新的突破和体验——感受水墨画的独特审美体验,尝试水墨画的绘画方法和技能。利用新颖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想要参与并亲身动手实践的兴趣,在愉快的艺术审美体验中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大班项目活动《水墨里的芦墟》起源于一幅芦墟古镇文化墙上的破旧水墨画。这水墨画有别于他们平时常见的色彩丰富的儿童画,它的色彩灰暗,似乎只有黑和白,有的孩子认为这根本不算画,而是一个“坏掉的东西”。如果只是简单地对这幅水墨画进行讨论,幼儿的兴趣或许只能维持五分钟,再无其他进展。如何把这种偶发的兴趣延伸为一种激发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推动幼儿得到切实发展?于是,我尝试利用更多的水墨画资源去延长幼儿的兴趣。如我和幼儿去古镇更多的地方寻找相似的画;回到教室,我坐下来与幼儿一起讨论并在网络查找更多的水墨画,一起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信息;班中参加水墨画兴趣班的幼儿还把自己的水墨作品拿来班级来进行直观地展示。幼儿对每个环节都兴致勃勃,积极投入。经过一系列兴趣点的堆砌,幼儿想要动手实践的欲望和兴趣正在一步一步地攀升。他们好奇地追问、积极地准备材料、细致地研究方法,双手早已跃跃欲试,动手实践的“开关”已经按下。

二、新颖的水墨画技巧——为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新要求

新颖的事件和活动的开展是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旨在推动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果只是在幼儿原有能力水平上的重复机械化训练,那将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毫无意义。因此在选择活动时需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要有新的期待和要求。水墨画的技巧对于幼儿园的学龄前幼儿来说,是相对陌生和不易获得的,孩子们会对毛笔、砚台、宣纸等水墨画工具的用法进行有趣地思考和探索,在一次次的模仿、尝试和使用中逐步掌握水墨画的方式技巧。对幼儿来说是新颖又具有挑战性的。

镜头二: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画水墨画,但水墨的浓和浅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早在孩子们对水墨画的讨论时就有孩子提出:加很多水就是淡的,加很少水就是浓的。于是,我把第一次的绘画目标制定为:感受水量对墨水颜色的影响,尝试调配出不同浓淡的墨水。孩子们拿出毛笔小心翼翼地蘸取墨汁,毛笔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物件”呢。尝试在宣纸上随意画几笔后,孩子们开始给墨汁加水,他们用小针管给墨汁里注水,接着再用毛笔蘸取,果然墨汁的浓淡发生了变化。雯雯:“你看,加了水之后,墨水颜色变浅啦!”铭洋:“加了水之后,感觉墨水跑的更远了,好像一朵云一样。”孩子们发现加水之后的墨晕染的范围变大了。鸿宇:“老师,我们加了好多好多水,墨水从黑色变成了灰色,越来越浅了。”根据墨水的浓淡和画出来的形态,可以把墨色分为“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孩子们对照着自己初次绘制的“墨色图谱”,对“五色”进行区分和辨别,虽不能精确掌握,但却是比较适宜大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也是十分符合幼儿现实兴趣的。因此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兴趣和能力的需要,组织开展水墨画的教学活动。想要完成一幅水墨画作品,可不同于用一支铅笔、一支蜡笔、一支水彩笔绘制的艺术作品,光是对水墨画基础材料:笔、墨、纸、砚的操作使用就足以“挑衅”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幼儿发挥动手实践能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1.水墨画绘制需要的空间比较大,幼儿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合理运用自己的水墨材料;2.墨的浓淡的调配,如何用水画出不同的墨色,从浅墨到浓墨再到焦墨等等,这些都需要幼儿更进一步的动手实践能力。水墨画的技巧对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促使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再提高。经过幼儿的亲身动手实践的尝试,感受到了墨水颜色的浓淡,这一发现让幼儿惊喜不已,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水墨画初次尝试,想跟同伴分享自己调配的不同墨水浓淡。初次的尝试让孩子们惊喜不已,对于探究中的发现幼儿能够体会到兴奋和满足。这对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添砖加瓦”。每次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熟悉并掌握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以此为基础,开展适宜的促进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的活动,避免使以往能力的重复,也不能超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揠苗助长式的催促发展。

三、精彩的水墨画创作——推动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当幼儿能够在自主、自由和自信地动手实践中收获成功时,必定能够推动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产生或引发的一些变化,当幼儿体验到这些来源于自己动手实践的快乐时,幼儿的心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成就感油然而生。是一种循环的、一环扣一环的能力推动。

镜头三:有了前期的实践体验,幼儿的“水墨画之旅”即将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我们画什么呢?”孩子们展开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稳重的大男孩楦其腼腆地说道:“我想画不同的形状,因为我们是小朋友,不能像齐白石老爷爷一样画很有名的水墨画作品”皓然则恰恰相反,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在家里尝试过水墨画了,我可以画一座老镇上的桥。”妍妍听了两个男孩子的画,边翻书边说道:“我们可以慢慢来,先画教材里的图片试试,上面还有很多步骤图,可以给我们展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只要按照步骤来,一幅漂亮的水墨画作品就出现啦!”妍妍有理有据地说服了一些同伴,于是翻到水墨小鸭子的一页。兴奋地说道:“我们就画小鸭子吧,222小鸭2,好像数字2的样子。”一旁的姗姗赶忙补充道:“小鸭子的身体的颜色是焦墨的颜色,而下面的水是淡墨的颜色,脖子就是我们一开始画出来的浓墨了。”姗姗用第一次学习到的水墨的浓淡来讲解小鸭子的画法,周围的同伴听了姗姗的解释和教材的分解步骤图,立即投入到第二次的简单图案的水墨画绘画中。并在结束后进行了分享和展示。姗姗:“我把墨水用纸巾擦得干一些,就变成了焦墨,小鸭子的羽毛好像就是这样的。”皓然:“我的小鸭子太胖了,因为我水加得太多了,画在纸上晕开了很多。”妍妍:“我要把我画的水墨画小鸭子带回家去,真是太棒啦!”孩子们的第二次水墨画尝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孩子们都收获了第一次绘画水墨图形的成就感和惊喜感,这种成就感区别于平时勾线笔绘画时获得的。相比于第一次,孩子们对水墨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和探索,从握住毛笔的小心翼翼到根据自己的内心在纸上挥毫的愉悦;从不敢随意加水的忐忑到水墨浓淡的展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是使用新工具后的第一次独立艺术创作,是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动手实践能力的体现。在项目活动《水墨里的芦墟》中,幼儿通过自己一系列亲身动手实践活动,如笔墨纸砚的使用、不同墨色的调配和水墨古镇的创意绘画等等,收获了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作品,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幼儿用手轻提宣纸、满目骄傲地向同伴“炫耀”的快乐。这是基于幼儿动手实践而来的成果。在一次次的试验和创作中,幼儿越发熟练地技巧以及越发精美的水墨作品验证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正在进一步地提升。自信是推动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心理因素,优秀的成果是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的必然物质结果。

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蕴含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需要抓住每一个能够让幼儿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契机,让幼儿的“手”真正地“工作”起来,以“手”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