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比亚迪赚145亿,买拼多多一年亏2亿李录17年投资战绩深度复盘
作者: 万丽投资比亚迪的操作,让李录维持了“长期持有”的人设。而复盘李录的投资,或会让人对这一印象有所颠覆。目前为止,李录公开可查的持股中,确定持有超过2年的只有比亚迪,其次则是持有刚满2年的美光科技。
中短期内,他在同一只股票上,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多次增减仓操作。而他的投资稳定性更多体现在颇高的胜率上:他屡次精准买在不同股票股价起飞的前夕,并在高位区间精准清仓离场。目前他公开可查的13只持股中,仅有2只亏损,亏损额是他其余11场胜仗的零头。

盘点李录的战绩,无疑堪称精彩。
他公开可查的持有或曾经持有的13只股票中,10只为互联网、科技公司股票,3只为金融公司股票。目前为止,其只有两次败绩,其一,是2021年持仓拼多多一年,股价腰斩,损失超3200万美元,他果断清仓,止损离场;其二,他曾在2018年一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两次买入阿里巴巴,均为短期持有,均为亏损离场。
在剩余的11只股票上,他均获利颇丰,其中,比亚迪是他最“长情”也是最赚钱的股票。据估算,2005年至今,他在比亚迪上赚了约180亿港元。而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在美光科技上的豪放下注,则让他在2年时间里大赚5.3亿美元。在美国银行上,他持有不到2年时间,收益率达111.64%。
2016年底以来,李录的持仓有一个明显的从中概互联网公司转向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趋势,2018年三季度是分水岭。
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对李录评价非常高,称他为中国的巴菲特。芒格公开表示,他将家族的财产交给李录管理,并称“95年里,我将芒格家族的财产交给外人管理仅此一例”。
一个在美华人是如何与巴菲特、芒格扯上关系的呢?根据李录自述,他最先认识的是巴菲特的老友、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芒格。
李录大学刚毕业时在洛杉矶的投行工作,在一位共同朋友的家里第一次见到芒格,之后陆续见过几次,直到2003年的一个感恩节聚会,李录有机会和芒格长谈。他将自己研究过的公司以及引起他兴趣的公司一一介绍,请芒格逐一点评。之后二人关系有了质的飞越,芒格在2004年成为李录的投资合伙人。“自此就成为我终生的良师益友。”李录称。2010年,李录牵头,组织人员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翻译出版为中文,此后,中文世界也多了成千上万的价值投资追随者。
那么,作为价值投资者代表的李录,到底能耐几何?复盘他公开投资战绩,或能窥见一二。
持美股市值5年增20余倍2016年之前未超1亿美元
因“巴菲特衣钵传人”的称号,近年来李录在投资圈颇受关注。
资料显示,李录1966年出生于中国唐山,1996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三个学位,分别是经济学学士、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及法学院的法学博士。
表1: 喜马拉雅资本在美持股总市值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根据他的自述,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做全职投资,并于1998年1月在美国成立喜马拉雅资本(Himalaya Capital Management LLC),“支持者寡,几个老朋友友情客串投资人凑了一笔小钱,我自己既是董事长、基金经理,又是秘书、分析员。全部的家当就是一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至今,这是他管理的唯一一只投资基金。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管理1亿美元及以上的股权投资机构,必须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提交13F(季度报告)文件,披露其持有的美国股权,并提供有关资金的去向。需要提交13F季度报告的投资机构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信托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从SEC网站可以看到,李录管理的喜马拉雅资本最早披露“机构管理人持股报告”是在2016年四季度,当时,其持有百度659718股,持股市值1.08亿美元,持有新浪52300股,持股市值317.9万美元,合计持股市值达1.11亿美元,这一数字刚好超过SEC要求披露季报的最低资产规模。因此,有理由认为,在2016年四季度之前,其在美持股市值均低于1亿美元。
此后,喜马拉雅资本在美的持股市值小幅跃升,并又快速走低,在2017年二季度再次跌破1亿美元,以至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其季报再次为空白。
不过,此后,喜马拉雅资本在美股的持股市值增长非常迅速,2019年四季度,其再次披露季报时,持仓市值突然增加至4.2亿美元,此后每季度以平均38%的幅度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喜马拉雅资本持股规模的增长,并非完全由持股市值的膨胀带来,中间他数次加仓、买入新股的资金,是新增资金(表1)。
2022年2月15日,李录更新了喜马拉雅资本在美股的最新持仓情况。截至2021年底,其持仓总规模为26.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8.8亿元左右,2年时间翻了6倍。加上他在港股比亚迪和邮储银行的持仓,李录公开可查的基金持仓总规模近400亿元。
这一管理规模,放在国内1887个偏股型公募基金经理中,大约排在第20位,仅次于富国基金朱少醒。
多次高位精准清仓,从青睐中概股到拥抱美国互联网巨头
李录以长期投资著称,他的好朋友芒格更是有一句名言,“我只是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公司的股票,然后坐等就行”。李录本人几乎每次在公开场合也都会宣扬这种投资理念,他曾强调,“希望通过长期研究能在90%的置信水平上判断一家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情况”。
具体的实操上,集中持股,也是李录和巴菲特的共同点。盘点李录近7年的美股持仓情况,他的总持仓量非常少,截至2021年四季度,仅持有6只股票。而过去6年多时间里,他在美股一共持有及持有过的股票有11只。
不过,李录喜欢投资的品类,和巴菲特有明显的不同。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中,科技公司占比很少,但李录并非如此,他的11只股票中,有9只是互联网、科技股,2只为银行和保险股。李录曾经回应,“伯克希尔也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他们只是不去投资他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曾经花110亿美元投资了IBM。但我敢保证,这和IBM是不是技术公司没半点关系,这不是伯克希尔考虑问题的依据”。
从持股时间上来看,其与人们一般意义上默认的“长期持有”或有不同。据估算,李录在美平均每只股票持有时间约为15个月,最短的是阿里巴巴,2020年突现其一季报,之后迅速消失;较长的是他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持有的美光科技、美国银行、Facebook、谷歌,至2021年四季度依然在列(表2)。如果加上他在H股持有的比亚迪和2020年12月买入的邮储银行,李录公开可查的投资中,确定持有2年以上的股票,只有比亚迪一只。
统计2016年四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喜马拉雅资本美股的季报持仓,有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投资中概股。作为在美国做基金的华人,李录对中国无疑是知根知底的,2018年三季度之前,其在美股的持仓,都是在4只中概股之间变化,包括新浪、百度、微博和阿里巴巴(表3)。
其中,百度持有时间最久,从2016年四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复盘百度股价走势可以看到,李录的持有周期精准卡住了百度股价的一个向上区间(图1)。仅2017年一季度,其持股市值就从1.08亿美元涨至1.14亿美元,在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内就从百度身上赚了近1000万美元,这是他持有过的4只中概股中赚得总额最多的一次。
表2:截至2021年四季度,喜马拉雅资本公开可查的10只美股及持有周期

不过,从收益率上看,百度并不算是李录最漂亮的投资,因为他在2017年二季度就对百度进行了大幅减持,从持股65.97万股、市值1.08亿美元,减至5800股、市值只剩1037万美元。不知短时间内超高获利是否为其减仓如此决绝的原因?是什么造就了他这一接近于短线的操作?
复盘百度业绩,2017年中,其搜索和信息流业务增长亮眼,带动短期利润大增。同时,百度在AI领域下重注,不过,这一业务中短期内带不来实质性的利润增长,2018年5月,百度AI领军人陆奇的离职,给百度的企业文化打上了问号。
2018年三季度后,李录清仓了剩余的5800股百度股票,此后,百度股价进入一波较为漫长的下跌通道,百度此后也未再进入喜马拉雅资本的季报持仓表。
阿里巴巴在2018年一季度进入喜马拉雅资本的季报,李录买入5.3万股,市值972.8万美元。此时,阿里经历一波大涨后,股价处于震荡向下的趋势中,一直持续到2018年三季度,李录的持仓市值降为873.2万美元,降幅10.24%(图2)。之后,李录没有选择坚持,而是果断清仓。复盘显示,李录清仓后,阿里股价进入了一波较为显著的向上走势,而后迅速回落,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
其清仓新浪的时间则更早。2016年四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李录持有新浪5.23万股,持股市值从317.9万美元涨到545.3万美元,区间涨幅67.9%,获利227.4万美元。之后,新浪未再进入其持仓范围。复盘新浪退市前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到,李录的持股区间,精准卡住了新浪的最后一波上升趋势,而其减持时点,也恰好在股价高点区间(图3)。
表3:2016年四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喜马拉雅资本持股变化情况(单位:万美元;万股)

图1: 喜马拉雅资本持有百度股票区间图

图2: 喜马拉雅资本持有阿里巴巴股票区间图

图3: 喜马拉雅资本持有新浪区间示意图

新浪微博2014年4月在美上市,2017年二季度进入喜马拉雅资本季报,持仓5230股,市值34.8万美元,至2018年一季度,持仓市值涨到62.5万美元,涨幅79.6%,区间获利27.7万美元,之后新浪微博未再进入其季报。复盘新浪微博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到,李录对新浪微博的持有区间,同样为一个陡峭向上的斜线,而他这次更是精准减持在新浪微博股价历史最高点区间(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