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高考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作者: 管云云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完善,中职生也可以选择进入高校深造,尤其是在国家决定增加职业教育本科计划的环境下,中职学生的学习途径越来越广泛,这对职业教育是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良好的条件下,中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数学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安排数学高考复习计划,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选择机会。

一、“三式”复习

“三式”复习主要指的是拉网式、综合式以及查漏式,教师要基于这三种形式的复习特点,合理规划复习内容。一般来说,在高考前要进行三轮复习,拉网式是第一轮,综合式是第二轮,查漏式是第三轮。

拉网式是把学生这几年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整体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印象,这种复习方式也叫整体式复习。在高考前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繁多复杂,除了一些重点穿插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数学知识,还有部分细小的知识容易被学生遗忘。拉网式复习的重点就是把遗忘的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初步复习,把所有学习过的知识点在脑海中重新进行温习、回顾。在这一环节,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顺序和教学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本轮复习是花时间最多的,除了大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把小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一轮的复习以教材课本为主。无论考题如何变化,都与课本上的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熟练记忆公式、数学概念、公式变式等等,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记忆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完基础知识之后,综合式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一般是分专题进行训练,如二次函数板块、数列板块、圆板块等,教师要在基础知识上把不同板块当中的拓展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每一板块的综合知识有深入地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对近几年的高考进行分析,如前几年高考加强了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理解应用,那么教师在教学时要基于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进行题型拓展。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公式变化,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加深数列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与数列相关的知识体系。在这一环节以拓展知识、探究性知识为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更多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拓展复习内容。

一般进入第三轮复习就已经临近高考。查漏式是对前两轮复习的补充和完善。在通过前两轮复习后,学生基本上从基础和拓展两方面对所有的数学知识展开了系统性地复习。由于学生复习的内容较多、且复习“战线”较长,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这一环节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在经历了前两轮复习之后,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是最了解的,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检查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复习完善、还没有牢固地掌握,又或者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复习起来有较大难度。那么这时学生就可以重点对没有掌握的知识、有难度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地冲刺复习。学生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也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从而完善复习框架。

二、小组合作复习

在确定每一轮的复习目标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复习。在每一板块的知识复习时,尤其是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会提出较多的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进行深入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灵活地运用,且拓展性任务具有较大的难度,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等等,仅凭学生的力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较为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复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

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分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配组员和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让复习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相符合,从而提高复习质量。随后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小组的平均水平设置相对应的探究性复习任务。教师可以把复习任务设定为一个学习项目,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学习项目,每一个小组还要制作学习进度汇报表。在汇报表中学生要从学习思路、小组成员合作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来完成汇报表内容。

如在《二次函数》这一章节的复习中,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小组,教师的复习任务可以设定为:1.总结二次函数的公式和定义;2.完成二次函数相关的基础知识,准确率达到90%以上;3.完成练习册后的综合性题目,总结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综合题型及知识点;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小组,教师设立的项目学习任务把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点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题、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习小组,教师设立的学习任务有:1.根据每一个知识点创设一个题型;2.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性题目;3.对二次函数公式以及图像的变式应用进行研究,并细致地写出变式可以用于哪些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复习方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以学生为本掌握基本知识

高考的复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中职院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习普遍问题和规律出发制定高考复习方法和复习模式。为此,教师要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可以从课堂回答问题以及课后试卷这两个方面来发现学生的问题。在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运用以及难度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并通过学生的反应来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在哪一方面的应用、哪种程度的复习有困难,那么教师在复习时就要着重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讲解。同时教师在基础复习后要根据高考要求、复习目标、知识的运用来设置课后试卷。试卷当中蕴含的知识点丰富,且涵盖了基础、中等以及较高难度这三个层次的题型,在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批改试卷、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总结学生在复习中的普遍问题。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对公式概念缺乏理解,并且普遍对数学学习有畏难心理,难以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做到举一反三。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最终复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前提,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进行讲解。教师还要制定相应的综合运用训练以及概念公式的变式训练,让学生把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强化数学技能、数学思想进行结合,这样可以一边解决学生在复习中的问题,一边提高学生的复习水平。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学生在学习时的规律,如中职学生在学习时喜欢通过题型来理解概念和公式,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根据教材内容设定相应的题目,题型不仅要涵盖基础的数学知识、数学理念,还要融合数学思想,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解决复习中的难题,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四、微课助力学生复习

教师在设计复习模式时,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功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生复习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生的复习内容、突破复习难点、提高复习水平,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助力学生的复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根据复习目标、复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复习情况来创编微课内容。在制作微课视频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总结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要归纳本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如在《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式的变式运用。复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圆锥曲线方程,并利用圆锥曲线方程以及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相应的探究性任务,并能够解决综合性题目。教师在经过课堂测验以后,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掌握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有较大问题,部分学生对掌握双曲线、抛物线有较大问题。那么教师就针对这些问题制作了“双曲线与圆、抛物线与圆、焦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的微课视频。教师设计完微课内容之后,可以放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视频来巩固复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质量。

教师除了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突破重难点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来制作微课,并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加深对复习知识的探究。微课视频的时间短且内容丰富,需要学生在较短的视频时间内展现其重点知识。那么首先需要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按照难易度以及重要程度进行划分,重点提取出重要知识点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从学习难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联等多个方面对复习知识点进行思考。在制作视频时,学生还要对如何进行知识点的引进、如何让知识点做到承上启下、如何对知识点进行排列组合进行思考,这一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挖掘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数学探究过程。

微课体现了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学生在制作微课时要对复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探讨,并思考如何把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观看者可以通过视频解决学习问题。这时学生就要从设计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学习者转变为设计者,学生看待知识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来看待复习,从而对复习知识有更加全面完善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的复习水平也会大大提升。

五、注重设计模拟题

在数学复习中,模拟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拟题中不仅蕴含了数学思想、数学基本方法,还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通过模拟题可以让学生对复习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和深入掌握。尤其是在第三轮的复习中,模拟题还兼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职责,因此模拟题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注重设计模拟题。部分学生在寻找模拟题时重点关注模拟题的难度,认为模拟题越难自己的复习效率越高,这一观念在某些程度上是不合理的。经过教师的研究发现,部分模拟题尽管存在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但这些模拟题蕴含的知识点较偏僻,一般考试不大会考到,也不属于学生的正常学习范围,对于普通的学生复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由于题型的难度打击学生的复习自信心,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

因此教师要对模拟题进行合理地筛选,在让学生做题之前,教师要先研究模拟题,检测模拟题是否与学生的复习目标、复习知识点相关联。对于难度过于深奥的知识点,教师要予以删除。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做无用功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复习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主设计模拟题。教师要先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挖掘试卷中题目的侧重点以及数学思维的侧重点,依据具体的复习知识点,结合数学思维,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来设计模拟题。

设计模拟题要遵循三个原则:1.系统知识原则。很多模拟题存在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变式运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基本知识点来展开的。那么教师设计的综合性模拟题也要遵循系统知识原则,围绕教材基本知识点展开,不可设计偏僻、刁钻的题型。2.实践性原则。近几年新高考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在考试中也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在设计复习模拟题时也要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3.高效性原则。模拟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内容越精越好,重点在于质,题少知识点多是最好的模拟题形式。

中职教师要基于高考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复习目标,通过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创新复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