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普校标准测试 促进聋生健康发展

作者: 赵美娟

运用普校标准测试 促进聋生健康发展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了能及时检测中小学大中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成员为了掌握聋生的体质状况,也用普校学生的指标对聋生进行了对比测试,希望能为聋生的体质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上的帮助。

关键词:徐州地区; 聋生; 身高体重; 测试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9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它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我国从2007年至今针对正常学生的《标准》实施已有十多年,但是在这些《标准》中均没有涉及针对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部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聋生作为青少年的一部分,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身高、体重是《标准》的必测项目,身体体重指数简称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经常测身高、体重对于掌握自己的体重是否超标,是否需要调整饮食及加强运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借鉴《标准》中的相关指标,试图通过测试对比研究,在了解徐州地区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身高、体重现状的基础上,并针对2010年01期朱卫东、赵美娟老师发表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一篇“徐州地区聋哑学生身高、体重偏低的致因与对策研究”作进一步对比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徐州特教学校8-12岁聋生及四所小学(马坡小学属农村小学,英才小学属城乡接壤学校,新区实小属区较好的实验学校,解放路小学为市区示范学校)进行对比研究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以身高、体重为测量指标,对聋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2.研究时间: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电话咨询和走访特教学校及普通学校,搜集学生身高、体重均值样本,将特教学校与普校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保健学、运动学等知识进行研究分析。

三、研究对比与分析

1. 2009年聋校与普校8-12岁学生身高均值对照表(图1)

2. 2009年聋校与普校8-12岁学生体重均值对照表(图2)

图1、图2中数据是2009年朱卫东、赵美娟老师测试数据,对比学校分别是偏远农村学校一所、城乡交接处一所、新区一所、市区一所。我们发现无论是来自市区的生活条件较优越的学校(解放路小学)还是来自偏远的农村的学校(马坡小学)和聋校相比身高、体重都有明显差距,而且均高于聋校学生。

3. 2018年聋校与普校学生身高均值对照表(图3)

4. 2018年聋校与普校学生体重均值对照表(图4)

图3、图4中数据是2018年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测试的数据,课题组发现无论是来自市区的学校(解放路小学),还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学校(马坡小学),和聋校相比,身高、体重差距都很小,甚至有些年龄段还略高于正常学生,这说明最近十年来聋生的健康状况在条件改善、生理、心理、家校共建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测试8-12岁学生样本中,根据身高体重比重值对比,92.5%的学生处在正常值范围,样本中肥胖率为5.8%,超重率为7.5%,而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青少年超重率9.6%,肥胖率为6.4%,聋生的指标明显优于报告中的比率。

四、讨论与分析

徐州地区聋生在2015-2018年间,经过四年的测试对比,聋生身高、体重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2009年所测数据偏低对比已经上升到和普通学生差异不大,说明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加强,聋生的身体健康越来越被重视。我们认为聋生身高、体重几乎等同于普通学生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医疗条件的改善

聋生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学生。据调查造成学生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有关;有的是药物性耳聋,是由于应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聋性药物导致;还有的学生是突发原因不明造成的耳聋。医学上对耳聋原因研究很多,而因耳聋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至今没发现。据调查,2009年以前,90%以上的聋生家庭都带着孩子全国各地去寻医问药,他们大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吃药、打针、针灸,一方面药物对孩子生长有一定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孩子被长期的吃药、针灸吓怕了,影响聋生的身心发育。现在由于医疗条件的提高、家长文化程度的提升,对孩子的疾病情况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待,许多孩子从小就佩戴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对语言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就医渠道也相对走上正轨,少走了很多弯路,使孩子少受了很多不该受的惊吓,所以聋生基本能正常发育。

2.心理方面的改善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学生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内心的一些想法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压抑,通常表现出不开心、厌食、压抑等心理现象,影响了生长发育。聋生从8岁入学常年寄宿在校,由于长期离开父母,心理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因过分思念父母,又不能用语言与父母、亲人沟通,长期处于不愉快的状态。他们与同学发生一些误会、矛盾,甚至出现偷盗、逃跑等现象,虽然老师尽力帮助,但由于语言的差异,他们并不能畅所欲言,长期心里受压抑,影响了生长发育,最可见的体征就是抑制了身高与体重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残疾人帮扶政策的出台,在政府、社区、互联网等的宣传发动下,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越来越包容,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弱势群体。加之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爱,聋生的家庭条件也逐年改善,年龄小的聋孩子就读大多有家人陪读,寄宿在校的学生可以每周回家一次,不回家的孩子,父母也能通过手机给孩子视频,解决了孩子的思念之苦,这都是孩子能正常发育的原因。

3.学校环境的改善

聋校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逐渐提升,有爱心、乐奉献、善思考、肯钻研的教师越来越多,为聋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学校伙食越来越好,提供免费的午餐,请了专门的营养师,伙食能注意荤素搭配,合理膳食,社会上爱心人士也经常送来牛奶、水果等营养品。学校还开足开齐了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锻炼需求。学校每月都举行花样繁多的体育比赛,使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出国交流活动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各种能力,同时也享受了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快乐成长的基石。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课题组通过多年运用《标准》对聋生进行测试,发现《标准》可以作为聋生测试的依据,但是,聋生入学的年龄相对较大,和普通学校入学年龄不同,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以年级评分修改为年龄评分较适合。针对数据测试对比研究发现:徐州地区8-12岁聋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比从2009年的偏低已经逐攀升为接近正常学生,这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也是可喜的现象,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研究结果。

健康的身体是人的担当、创造和作为的前提,个体的健康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学生的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聋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爱、学校条件的改善、家校紧密合作、体育教学的加强等。

2.建议

(1)充分认识,从医疗、测试、锻炼多渠道提高。建议国家对聋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及上报工作。从心肺功能、速度、耐力、灵敏等多方面检测聋生的情况,通过测试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促使他们有针对性的加强锻炼,为他们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建议家长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能正确面对,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适时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实施康复。聋生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无论从教育的公平、学生的健康重要性,还是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好身体基础,不能因为本身残疾了就任由身体自生自灭,不去管理、不去锻炼。

(2)个别化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个别化教育,对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和学生档案袋,并对每一个聋生跟踪调查研究,切实抓好聋生的心理疏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利用运动APP监测学生运动情况,给聋生建立个别化健康档案卡,及时分析生长发育情况,并反馈给聋生家长,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发育及健康情况,使他们能在思想、饮食、锻炼等方面积极引导。

对必需长期在外打工的家长,学校必须规定多久给孩子视频一次做做思想工作,交流交流学校情况,寄生活必需品等,使家长能养成主动配合的习惯。

(3)注重饮食,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引导聋生养成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经常组织一些营养卫生讲座、宣传板报、竞赛活动等使聋生通过参与、习得,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科学锻炼,使聋生切实掌握1-2项体育技能,激发运动兴趣,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朱卫东,赵美娟.徐州地区聋哑学生身高、体重偏低的致因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13

[2]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8年版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