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 俞芳

摘 要: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所以,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旅游地理的开设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造性活动提供了适宜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陶冶思想情操。

关键词:旅游地理;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08-002

一、旅游地理课程开发背景及其意义

我校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本地没有大型的旅游景点,但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上进行了大量的开发,新建了中央公园、滨河公园等绿色生态公园,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的成立更是成了张家港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锦丰——沙洲新城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我们除了在课堂欣赏世界各地旅游名胜,感知模拟旅行带来的乐趣,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参加以旅游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活动。同时,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跟随家长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如何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旅游地理课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为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文明游客提供帮助,并激发其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旅游地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适合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旅游地理是学生经验与地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1.通过多媒体采用大量旅游图片、录像和音乐形象直观地展现各地主要自然风景、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民族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

2.旅游活动常识。如出发前整理行囊的诀窍;野外旅游注意事项;意外受伤后的简单处理办法;旅途中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随团旅游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

3.旅游路线的合理选择。包括随团旅游和自助游,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4.旅游活动的设计方案。如张家港市一日游活动设计方案;邻近地区的旅游活动方案;国内及其他地区的旅游活动方案。鼓励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并进行交流和评价,根据学生方案中涉及到的比较集中的旅游景点,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设计产生一些思考,然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三、旅游地理课程实施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从起步到开发,不仅是在校内教师独立完成的,它也是由学生、家长、社区代表、专家和领导广泛参与,校内外合作、探究,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开放,既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要,又符合国家培养目标的需要。

2.自主探究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探究能力,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理念。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3.合作、交流原则

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计的旅游课题的学习讨论,组间比赛等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团队合作的精神。

4.趣味性、生活性原则

校本课程知识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学习兴趣。例如乡村、城市聚落,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乡村、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及条件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市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再作一次旅游方案设计。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四、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条件

1.场所:地理专用教室。

2.时间:每周一课时。

3.参与成员:旅游地理课程开设年级主要集中在初一、初二年级,本着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

4.主要活动项目:旅游名胜视频欣赏、学生PPT旅游地理课件展示、学生景点介绍及交流、旅游线路设计、学生旅游心得及小论文评比、教师对地理知识的分析介绍、走出课堂参观学习本土旅游资源。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分两部分:作品展览和个人学习评价。

1.精品展览:在地理专用教室的板报区域,定期张贴学生制作的世界各地著名景点的PPT课件作品、旅游感悟、地理小论文并作等级评比。

2.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学习旅游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六、课程反思

1.在我校实施“健”文化背景下,旅游地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地理技能,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把校本知识与地理学科内容有效结合,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感受世界和祖国的千姿百态,学会与地球进行终生的“谈话”,努力成为未来活跃的、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2.在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努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建议及时修改和调整课程方案,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以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这样也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在活动过程中,多展示学生设计的旅游方案或者是旅游心得,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更多的机会与条件,同时也能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总之,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讲座稿),2006

[3]吴虹霞.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人教网,2007

[4]《校本课程》,本校,2013年,2014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