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 邵美花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整个语文课堂的生命。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进步与提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且能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49-001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语文教学中内容繁、多、杂,教学效率低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总会出现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太雷同,并且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不仅使老师教学累、学生学习烦,也使教学效率低。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所以说,在一种设计比较繁琐的课堂中,学生很难抓住所讲的重点内容,课堂的有效性当然不会得到提高。而教师在讲授了这么多内容的同时,也会觉得费心费力,但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

2.在备课设计教学时,教师对文本细读感悟不深入不透彻

教师对文本蕴涵的情感体会肤浅冷漠,不能准确提炼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包括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现代化程度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上,而不能认真仔细的阅读我们的教材,对文本教材的内容只是大致浏览一番,不能够准确的提炼出重点内容、重点知识,教学质量低下。

3.在课堂中任由学生自己发挥,教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虽然现如今一直提倡的是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致使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但是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不能对一些错误的内容批评指正,也会使自主学习失去了它的意义性和有效性。虽然教师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他们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成了一种“自由式放羊”。

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只注重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考试的成绩,而不深入了解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的过程。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得出,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才能掌握的更清楚、更牢固。

二、提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备课要克服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设计,应通过细读品味文本情感、品味语言,在细读文本中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阅读。不仅教师要做课前准备工作,学生也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教师在课前应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讲新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对内容很陌生,就可能使学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速度,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吸收,使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自己备课的同时,也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2.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任由学生占据整个课堂,而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的天地。浓厚的学习兴趣会驱使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思考,教师需要在学生出问题的地方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的时候做出启发式的引导。当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的课堂呢?只有学生感兴趣、学的轻松、学的自主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多种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信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接着教师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的进入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进行小组探索学习,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火花进行碰撞,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小组讨论的同时,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四人左右即可。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讨论当中,对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还要进行课堂的巩固练习。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小练习,这样不但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回忆,同时又会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虽然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相信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