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与“法”的融合
作者: 李芳芳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学段课外阅读做出如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我觉得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趣”与“法”的融合,以此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58-001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发现难度较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低语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故事诱发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上,我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当时有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海的女儿》这个故事,同学们侧耳倾听,有的小朋友听得快流出眼泪,我知道此时此刻他们已被故事中美人鱼的悲惨遭遇深深打动了。故事讲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大张旗鼓地表扬这位同学,并询问她从哪儿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她说是从《安徒生童话》中看到的。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向这位喜欢读书的同学学习,课外时间多看一些图文并茂、带有拼音的童话故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饭后这些学生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兴致盎然、像模像样。
2.活动维持兴趣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1)在班上设立了“读书之星”。根据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每月评选5名“读书之星”,评上的学生颁发一本课外书作为奖励。
(2)讲故事比赛。每周在班级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上台演讲。
(3)知识抢答赛。可以根据书名猜作者、接诗句、对对联、谈作品内容、词语积累、古诗积累等形式,内容不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行。
(4)读书交流会。利用两周一次的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或就某一内容进行交流。当然,光有一股热情,兴趣难以维持,怎样让孩子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我们在激“趣”的同时,也注重“法”的指导。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教师的榜样示范
在低年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习惯于模仿老师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每天,不管有多忙,我总会拿出3-5分钟的时间,将这些优美的文字读给学生听。渐渐地,他们自觉地与书交朋友,课间有的在静静地读书,细心的学生会把好的故事推荐给我,让我读给同学们听。每次我在读书的时候,总是对学生说我在看一本什么书,我打算什么时候把这本书读完。无形中提醒了学生读书要有始有终,这样耳濡目染,带动学生主动读书。
2.家长的极力配合
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十分重要。教师应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活动,做到三个一: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挑选一批可读性的书,每天陪读一会儿书。
每次新接一个班,我便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通过路路通、班级QQ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读书的作用。同时对班里爱读课外书的学生进行表扬,让这些学生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家长的认识得到提高后,再向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看书读报,做不到天天如此,一周一次也会大有好处。另外,当今网络提供了快捷的书讯,购书的方便和价格的优惠让人惊喜不已,我会经常向家长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我着重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图文结合
图文结合适合于绘本读物,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地看看图画再阅读文字,将两者结合起来体会故事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鲜艳的图画感兴趣,阅读绘本时往往只看图画,不读文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正确、科学地阅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他们终身受益。
例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彩图,指导他们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读第二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从中体会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2.读演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活泼好动,当他们读到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我就会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格林童话》是我给大家讲得最多的,书中的故事能给他们充分想象的空间,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
讲完《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后,我让一个学生演狐狸,另一个学生演老虎,其他的学生演小动物。学生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意犹未尽,在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中尝到了读书带给他们的快乐。形式变换,学生乐意,收获也丰富。
3.圈画结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圈点勾画是尝试学习阶段,要求不能过高。一开始,教师先做示范,在书上圈画批注,如用“——”划出不理解的词;用“。”标出多音字,并写上拼音;不懂的句子在后面打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实践。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让书香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透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