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校互动策略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 曲韬君

摘 要:加强家校互动,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会有效地促进育人对象个性发展。本文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化家校互动形式”、“加强引领与培训”三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家校互动的策略。通过多元互动,有效地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在和谐的教育合力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互动; 策略;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65-001

所谓“家校互动”,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单元——家庭和学校,在育人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这里讲的“互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并最终创造出使育人对象个性发展的学校与家庭和谐育人环境。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变“客体”为“主体”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群众性组织。一般来说,学校设立两级家长委员会,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自愿申报,竞选产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之后,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校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使家长委员全面了解学校或班级的办学情况、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共同探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并请家委会的委员们为学校或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2.建立家校互通的长效机制,解答家长的疑问,接受家长的监督

学校应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联系电话、校长接待日、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方法,及时解答家长对学校或班级办学方面的疑惑;此外,定期开展调查问卷和家长评教活动。每学年,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任教情况、学校办学情况等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家校互联的合育方式,积极引领家长,结成家校同盟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其存在是显性的,其蕴涵教育力量是隐性的。如果能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开展、学生管理中来,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寻找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老师,定期邀请家长来校授课,开辟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资源;招募一批热心教育、关心学生的家长为家长志愿者,开展“爱心家长护学岗”、“爱心家长环保岗”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并以公益的形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品行评价,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家长评”这一环节,让家长成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这样一来,不仅使评价全面、客观,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活化家校互动形式,变“单一”为“多元”

1.尝试多种沟通方式,加强信息互通

首先,用好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是最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电访、短信、邮件对传统家访是有利的补充,由于及时联系,使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推广与应用,班级QQ群、微信群、朋友圈、班级博客等现代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交流渠道,使家校互动性更强。如通过班级博客,教师可以将本班班级动态、学生表现情况、家教观点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及时传递给家长,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实现了家校“零距离”。

2.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促进家校共育

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亲身体会孩子在校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亲身感受学校对孩子辛勤的培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一是活动开放。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及重大庆典等,使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及时沟通交流。二是课堂开放。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让家长了解学校素质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三、加强引领和培训,变“要求”为“指导”

1.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家教水平,是家校互动共育质量的保障。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校长、优秀教师、心理咨询师、NLP导师,或者在育儿方面有心得的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按年级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年龄特征,为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家长们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教养知识。二是编辑或查找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供家长阅读参考。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家教园地”,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投放到网上,由学校家教指导小组成员及时地进行解答。

2.召开专题家长会,解决问题

家长会是以家长为核心、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沟通会议。家长会既可以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和指导。好的家长会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合理组织。在家长会的形式上,也要深入研究区别对待。合作式的圆桌家长会便于对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分批式的专题家长会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找到相同的话题,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成果展示式的家长会通常是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或学生作品演示,家长参观或鉴赏为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增加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互动;每次开家长会都要留一定的时间,听听家长的呼声和合理化的建议,恳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学校,让家长得到民主参与的机会。

总之,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根本,社会教育是支柱。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导,家长紧密配合”的互动模式,积极探索家校互动的新方法新策略,将会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会更有效地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提升学校管理的生命力,在和谐的教育合力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