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前学探究
作者: 赵珊摘 要:颠倒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作业+课前教学”。前学作业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应具有趣味性和驱动性、梯度性和易参与性、诱发性和实用性,前学微课是避免学生盲目前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前学的具体方式,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场所,让有效的前学成为颠倒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关键词:颠倒课堂; 有效; 前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70-001
在颠倒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老师布置的前学作业和提供的教学微课来完成,作业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布置,视频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点播,学生既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部分转移至课前的学习活动,即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作业+课堂研究”。
一、确定适宜的前学作业
对于前学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老师要合理设计,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1.前学作业应具有趣味性和驱动性。前学作业一定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要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而不是靠过多的外在压力来驱使学生学习。前学作业要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适应,既能够承载语文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又能够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前学作业应具有梯度性和易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一刀切”的前置性作业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作业往往使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我们可以试着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即:基本作业、选择作业和超额作业。基本作业是一些夯实基础的作业,中等生和学困生必须要做,优秀生可以不做;选择作业是一些能力提升的作业,照顾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超额作业是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不做硬性规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设计前置性作业一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挑战,产生最佳水平的成就动机。二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3.前学作业应具有诱发性和实用性。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不仅容易诱发出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还要起到提示、启发、指导或引导的作用。前置性作业的实用性,主要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思考、体验、感悟、创造、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对有关题目进行自主探究,或找出不懂的地方,为新课质疑问难做准备。
二、进行明晰的学前指导
课前学习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自己乱闯乱撞。尤其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个人学习实践和偶尔的观察这两种能力获得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繁重,充满挫折,效率低下,其效果比采用直接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要差得多。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逐步掌握有效的语文前学策略。其中,前学微课就是颠倒课堂理念下进行前学指导的有效方式。前学微课可以由老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前学微课的作用绝不只是课前让学生观看这么简单。学生观看前学微课后没有重构知识,但是也没有内化知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可能会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入一种混乱状态,会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颠倒课堂不能仅仅机械地理解为“课前观看前学微课+课中讨论”。实际上,前学微课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在课前进行观看,这种观看其实是对知识的一种自主学习。二是在课中讨论时使用,这样就会在学习理解概念的时候起到及时提示或促进思考的作用,避免老师的多次重复讲解。三是课后做作业或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继续观看前学微课,把混乱或不懂的知识通过观看前学微课加以解决。使用前学微课时要注意区分知识类型,分析知识的难度等级,对于合理使用前学微课进行颠倒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三、有效运用前学成果
前学是课堂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开端,若能运用好前学这一环节,将课前学和课堂教学内容、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能让认真完成预习的学生看到自己预习的效果和对课堂学习的帮助。通过以下三个教学策略,将前学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运用。
第一,及时评价策略。这种评价可以随堂完成,也可以课下完成;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提问、小测验、课后作业甚至是动手操作。及时评价环节的加强,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长时间出现“夹生饭”的状况。
第二,课内颠倒策略。颠倒教学只能在教学的全流程中进行,不能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吗?其实是可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样式一般都是30分钟左右的老师讲,学生听,1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根据颠倒教学知识内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进行颠倒,即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看视频、找问题、作批注、查资料等),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再加上及时评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样式,这也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现有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这种颠倒仅仅限于一节课内。
第三,角色颠倒策略。所谓角色颠倒策略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将师生的角色互换,老师做学生,学生当老师(即小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教给别人的方式进行领悟和应用。可以是小老师讲,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先学习,然后小老师答疑。如果知识点过于复杂,学生理解不透的话,用小老师答疑,反而会影响整体教学进程。
有效的语文前学能在颠倒课堂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综合的学习机会,从而能够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完成语文前学作业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前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前学微课,讲究教学形式,优化前学策略,才能让有效的前学成为颠倒课堂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