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微课的认识、使用

作者: 沈志康

摘 要: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微课作为现在高科技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育微课就是对某一项运动技术动作重点难点或某个知识的解释,是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过程,教学时巧妙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与视频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清晰动作表象的建立等方面的丰富起到了传统体育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微课; 使用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95-001

传统的体育教学,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练习,但是由于受到场地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语言和肢体示范方面的信息传递的效果比较低,有可能造成后排学生重难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白板和电子书包进入我们的课堂和千万师生的家庭,如果我们能够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析,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制作课间,在课前发给学生,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当然,体育微课不是一种固化的模式,比如体育微视频不一定非要自己制作,互联网的体育课件、视频都是体育教学的资源;学生体育自学不一定都在家里。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舞台。

一、使用微课,解决体育教学重难点问题

如何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断实践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年轻教师钻研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制约高质量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动作的重难点都要经过教师反复讲解、示范,每节课中要重复好多次。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往往包括好几个连续的技术环节,光靠教师的示范,由于速度快,时间短,学生看不清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及快慢程度,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又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

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微课,在视频中详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与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正确的动作。动作重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动漫形式慢速连续的播放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反复观察细节、揣摩理解动作完成顺序、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例如:跳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示范动作过快,不能做成分解动作,并且示范次数有限,不能使每名学生都观察仔细,掌握动作要领。如何把这一整套的动作分解再现,使一闪而过的细节动作,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很快掌握这一动作技巧呢?教学过程中,我之前自我录制的跳远动作进行授课,就避免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通过之前录制动作由慢到快的反复播放给学生观看。再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本来这些示范动作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现在有了课前录好的动作,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增强了教学效果。总之,体育微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学生体育个性的充分张扬,能使基础差的孩子吃得饱,能力强的孩子吃得好。

二、使用微课,丰富学生体育竞赛规则、知识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规则性,这也是体育项目的特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方法规则(例如:田径类、各种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各类体育比赛视频(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NBA等)、学生和教师学练的教学录像等制作成PPT和微课视频,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与文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丰富了体育知识、提高其体育文化修养。以篮球举例,我们要学习运球(单、双手),传球(双手胸前、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但最终还是要在比赛中能运用。曾经在我校看到五年级的学生和几位澳大利亚的学生打篮球,看到我们学生拿到球就只知道跑,根本不知道这是犯规,还有对自己踩到边线也不知道要将球交给对方发,几乎不了解篮球规则,对于运动项目的规则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但是每个项目的规则都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的,而且一些规则确实不容易讲懂,学生也不容易理解记住。并且为了让这些喜爱篮球的学生不要被错误的规则一直影响下去。因此,课后我利用一段时间从网上下载一段精彩的NBA篮球比赛片断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了视频后,可以发现他们眼里流露的不仅仅是惊叹,使学生们学习的兴奋因子被激活,这时他们已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总之,体育微课是对教学研发的过程,也是对未来教育应用实践的重要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更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能从体育活动中增强自己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运动技巧,并且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