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语文习作起步训练
作者: 徐琪忠摘 要: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关键词:观察; 教材; 积累; 体验; 口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96-001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转折点,由字、词、句过渡到段、篇,尤其是开始接触作文,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作文无从下手,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以“流水账”的居多,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或是缺乏想象力,觉得无内容可写。
一、由观察入手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这些必须观察。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让观察为写作服务。如习作《我的同桌》,我向同学们提问:你的同桌长得什么样子?看看他(她)的脸,是白白的、黑黑的,还是黄黄的?是圆脸,还是瓜子脸?眉毛是弯弯的还是细细的“一”或是明显的“八”字?眼睛亮不亮?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鼻子高不高?鼻梁塌不塌?……进而让学生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同桌的特点进行观察,写一写同桌的外貌,把最有特征的部分写详细。尤其是像翘鼻子,缺牙,小痘痘等就一定要写详细。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二、从教材开始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这段话中哪句话是中心句,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具体写了哪几种事物?学生齐声说: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大豆、高粱、榛树。这就是总分构段最好的范例。我因势利导,出示一组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挂满了枝头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道:秋天的水果真多呀!围绕这句话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为了防止学生过于简单,“有苹果,有葡萄,有桔子……”特意板书时写道:大豆笑、高粱唱、榛树红。苹果会怎么样了?你是苹果、葡萄或是桔子你是什么样子的,你挂在枝头你会做什么,想什么……
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讲的都是童话——写事,要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如《哪吒闹海》抓住人物的动作,《三袋麦子》抓住人物的神态,《蒲公英》抓住人物的语言……
三、从体验着手
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孩子在生活中都学过某种本领,但三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做过的事只记得大概,不记得细节,因此很难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如我在教学生写《跳绳比赛》时,我特意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赛,在比赛时我要求学生体验跳绳前后的生理变化,心跳的次数加快吗?腰腿酸不酸?比赛前后对手的神态、动作怎样?你的神态、动作又怎样,比赛前后你心里想些什么?其他学生呢?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与对手内心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及外部动作,还有写出的比赛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体验,然后都来写这件事。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把内心的体验写具体之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学过的各种本领,由此及彼地回顾、挖掘自己在学某种本领时的真实体验,把学本领的经过写下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体验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水到渠成了。
四、从口语起飞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作文教学时,我重视口语的训练,先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或同学当中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文,即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比如在写《桂花》这篇作文时,我是这样指导的:说说桂花的名称,桂花的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花瓣的形状(有管状、丝状、条状……),花的姿态(伸展的、弯曲的、上伸的、下垂的、四射的……),由此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是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作文起步教学势在必行。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把作文起步教学重视起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让他们充分地显现自己的特点,感受真实的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起步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