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助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 唐迎迎摘 要: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供真正适宜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让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学习“生活教育”理论; 促幼儿健康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03-00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中“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主张的精髓,他提倡“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在陶行知理论的基础上挖掘内涵,化理论为行动指南,提供真正适宜我们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使幼儿的每一次活动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他曾经向我们生动的讲述了何谓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陶行知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完善,挖掘内涵,化理论为行动指南,提供真正适宜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让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以“生活”为基础,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寻找快乐
陶行知先生在如何以生活为教育中,为我们指明的方向“用生活来教育”。现在人们吃什么都是有现成的,只要一到超市什么都有,需要我们自己动手的也就越来越少了,随之我们一些传统文化也在悄悄的离开我们,当然我们的孩子更是知之甚少。“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独特的习俗,在端午来临之际,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定开展一次“粽叶飘香”活动。
陶行知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为此,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形状、各种馅的粽子,闻着这甜丝丝的粽子清香,孩子们的兴趣别提有多高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这美味粽子用哪些材料又是如何做成的呢?通过观看短片我们知道了它是通过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这几个步骤来完成的。了解了步骤后,再出示每一个步骤需要的材料,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孩子们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我们选用的是粽子叶,芦苇叶比较窄,要用好几片才能包住一个粽子,粽子叶页面宽大,只要一片就可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粽子叶、糯米、枣子等一板一眼地包起“真家伙”来,那副认真劲儿真赛得上点心师了。虽然过程是有点手忙脚乱,但孩子们的小脸上无不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二、以“兴趣”为老师,让幼儿在发现中感受乐趣
“我要多玩玩,我要亲近万物,大自然,大社会。”这是陶行知在《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中的一句话,可以看出陶行知对孩子们提倡的是一种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童年的快乐就是拥有阳光、蓝天和大地,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投身其中。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回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我们在春暖花开之际,幼儿通过“踏春”、“郊游”,生成了一次对小草的探索活动。在孩子们的眼里,小草的根、茎、叶、花、果都有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从家长、同伴、书本和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小草的种类、生长的特点、食物链的作用及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等知识,家庭、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小草的丰富经验,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观察、集体交流、亲子论坛等活动中,尝试多项科学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
我们知道只有孩子们自己对事物感兴趣时,他们的才能才会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尽量营造氛围,尽力提供一些活动机会, 让他们去尝试、去领悟、去总结。多样的活动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和经验。
三、以“疑问”为切入,让幼儿在探索中快乐翱翔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在活动中,充满着种种神奇的疑问,那么我们老师要恰当把握演示的时机,不要过早地把“谜底”告诉幼儿。我们老师要在幼儿经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后,再进行小结,便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生活中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孩子们种子发芽需要的是:水分、空气、土壤、阳光与养料,甚至是种子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发芽,那我相信这些抽象的理论,孩子们是不感兴趣的,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有趣的实验吧。我们将相同植物的种子分别放入杯子里,有的杯子里是没有水的,有的是有土壤的,有的是被一个大玻璃杯盖住的,通过两周的观察,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比较,展开探索,再经过老师的小结,孩子们对“种子是如何发芽的”理解的更快、更为感兴趣。我们教师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陶行知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改进探索活动的方法,就是将新观念渗透到幼儿活动中去,以幼儿主体为先,以幼儿发展为重。作为老师我们要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认知,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推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愉快的知识中翱翔。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主张,对幼儿教育有直接指导意义。在幼儿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努力挖掘“生活教育”的功能,不断落实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其理论的精髓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