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中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黄学南

摘 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专业技能有积极作用,再说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效率,能够使“3+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发挥,实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用人的对接功能。

关键词:实践教学; 3+1教学模式;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49-00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使学生学有所用,是摆在各应用型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积极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实践教学是“3+1”办学的落脚点,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因为是创新的教学和培养模式,所以肯定会面临教学环节中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几个变化

(一)教育距离的变化:从校内转到校外

学生在校内的考核、纪律、评优评先、奖助贷有专门的管理体系,由辅导员专门负责。但学生在第4年到企业参加实践,辅导员的管理鞭长莫及,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联系,很难切实具体了解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实习情况和实习困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不足,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容易出现偏差。

(二)教育主体的变化:从教师管理转为教师与企业共管

在校内,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学生到企业参加教学实践,离开校园环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明显下降。学生的管理主要参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师与企业共管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学生既是公司的员工,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又受到校规校纪和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的管理,造成双方管理,但管理都不够严格的局限。

(三)教育环境的变化:从学习转到实习

学生前3年在校内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课程安排比较紧凑。第4年到企业参加实践,需要明显的心态转换,从单纯的课本知识转移到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同学关系处理扩展到同事关系处理、上下级关系处理。面对公司对人才的挑选,社会实践能力明显欠缺,面试能力不突出。

二、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方式跟不上实习的管理规范需求

对口的实践基地建设才能保障定向的应用技术培养。目前许多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很多学生为了能够离校参加教学实践,签订的实践单位与本专业所学技能知识无关,造成实践效果差。第一,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不稳定,成为学生专业对口输出的不稳定因素;第二,教学实践管理不规范,与企业联系不够密切;第三,与企业合作没有取得双赢效果。第四,企业对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双赢意识不强,没有全心全意为实践教学的学生岗位设置和发展。

(二)管理理念跟不上变化中的青年特点

学生管理工作为了社会的需求,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的协调统一。过于看重社会需求,将会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被动接受、过分依靠管理者、缺乏个人主见的平庸之辈,导致学生无法实现个人价值。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依赖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过分强调在学生管理中做到统一,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方向,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限制在一定范围,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三)管理渠道跟不上学生的需求

实践教学的实际管理措施是巡查监管。巡查监管是保障落实的关键。学生签订的企业地域分布广泛,二级巡查经费少、时间短,导致很多巡查只能是走马观花,召集学生见面填写材料,并没有实地去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参观,也没有了解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况,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存在的弊端非常明显。学校无法得到企业的反馈信息,无法了解学生的教学实践情况,无法确定学生是否有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生产当中。

三、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管理教育四大对策

(一)理念更新

在学生层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开始转变对现有制度和模式的盲目顺从心理,希望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校内培养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在合理范围内发掘自身潜在能力。实践教学要注重实践的针对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规范落实

改变制度、理念、方式等与实际管理工作脱节的管理现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求统一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1.签订实践教学的单位要有严格要求,如签订正规注册的公司,登记时留下单位的固定联系电话,由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比对真伪,保障电话巡查的真实性。2.对于比较偏远的县市,为了能够保障巡查到位,要给巡查老师充裕的时间,避免学生因为单位事务繁忙请假。3.做好巡查记录、影像资料。

(三)分类管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认为把所有的学生都输送到公司就是最好的实践教学。应分“企业生”“考研生”“创业生”等进行管理。例如对于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条件的,从学校层面要引导大学生强化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四)合力增强

明确校方、企业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责任,以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和约束,学校有责任要求企业进行基本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充分调动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硬件资源,动员其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十几年都没有明显变动,而很多技术和机械在实际中已经淘汰,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教学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可以聘任有教学资质的一线工程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内任教,普及最新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设备介绍。

参考文献:

[1]马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3(3),95-100

[2]颜廷学.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念研究[J]时代教育,2013.(2);56

[3]李尧,余五新,左治江.教育与职业[J]应用性高校“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2010.(24),24-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