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建筑风格浅析

作者: 谢玲

摘 要:内乡县衙有正五品官张炳焘主持营建的,历经元、明、清,是元朝以来最大的建筑布局。本文从“清代地方官署规制、庭院式建筑布局、南北交融的建筑特点、建筑屋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方面浅析内乡县衙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清代; 内乡县衙; 衙署规制; 建筑风格

中图分类号:TU–0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86-001

内乡县衙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据史书记载,它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内乡县令潘逵“始建厅堂舍”,其后县衙屡毁屡建。现存房舍280余间,占地4万平方米,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五品官章炳焘主持营建的。是元朝以来最大的建筑布局,可谓是“观其规模,不可谓不宏远也”。由于章炳焘是从工部而来,在县衙建筑上创造了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是按清代地方衙署规制,表现为“座北朝南、左右对称、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衙后宅、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

座北朝南、左右对称。内乡县衙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整个县衙主建筑均座北面南,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开,主要建筑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夫子院、三堂;旌善亭与申明亭、寅宾馆与膳馆、吏户礼与兵刑工房、县丞衙与主簿衙、东库房与西库房、东花厅与西花厅、以中轴线向左右两边排开,形成对称格局。

左尊右卑。县衙以左为上,有八品县丞在居东的县丞衙办公,九品主簿在居西的主簿衙办公;寅宾馆大多设在东南,东南为巽地,比较尊贵,这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正统思想。

左文右武。县衙六房均居大堂前列,东列吏户礼房,西列兵刑工房,然后再分先后,即吏(文)与兵(武)二房为前行;户与刑为中行;礼与工为后行。清朝后期六房多有增设,也没打乱这个顺序,表明了儒家重文轻武、重道轻器的观念。

前衙后宅。县衙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二堂是知县预审案件、审理民事案件和大堂审案时退思、小憩之所;二堂之后则是知县办公起居及家人居住之所,这里廊庑相接,形成天井式的中庭院落,显得幽深、静谧。

监狱居南。县衙监狱位于大堂西南,仪门之外,俗称“南监”。

由此可以看出,内乡县衙的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等史书所记载的衙署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标本。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内乡县衙采用严格对称的庭院式组群布局,按使用功能分区,依用途和重要程度安排建筑群的体量和空间形式。内乡县衙的建筑格局与北京故宫比较相似,都是“前朝后寝”,县衙的大堂、二堂、三堂的使用功能和体量规律分别比附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大堂最为高大,三堂次之,二堂最小。大堂在前部,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后宅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和办公起居之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制思想而形成的封建格局。人们从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这样层层递进,森严而深邃,使人望而生畏。此种衙署建筑格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行政管理结构和政治理念。

三、南北交融的建筑特点

内乡县地处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又因为章炳焘是南方人,所以内乡县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北方建筑的沉重和压抑,吸取了南方建筑的特点,融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内乡县衙建筑群院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院落组织方式,单体建筑也带有明显的北方做法,如县衙的大堂面阔五间,五架梁七檩,是按照北方“明三暗五”处理手法建造的,明间、次间无前檐墙,呈开敞式,稍间辟为夹室,设直棂窗,虚实对比,相得益彰,体现了知县谦虚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建筑审美意境。由于主持营建内乡县衙的知县章炳焘是浙江人,县衙建筑回廊宽阔,廊道相接、厅堂轩敞,并且刑、钱夫子院内的内宅门上方建有南方建筑特有的风火山墙,用花砖砌成,突出了二堂以后县官内宅的生活情趣,也足以说明内乡县衙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

四、建筑屋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最常见的屋顶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等,封建社会对于屋顶的形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以重檐庑殿为最高,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悬山次之,硬山再次之,一般百姓不允许建筑庑殿顶和歇山顶,只能用悬山或硬山顶。内乡县衙因地位、品级所限,均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由于屋顶形式的不同而形成了格式不同的屋脊,如有正脊、戗脊、垂脊、岔脊等。在屋脊上堆砌各种饰件,是中国古建筑的又一传统,内乡县衙群体建筑在屋顶的修饰上也同样沿袭了古代制度。飞檐翘角的屋顶上,都装饰有神兽等陶构件。神兽原来的作用是用在屋脊的稍尖,起到加固的作用,而随着房屋建制的规范化,神兽也逐渐成为反映建筑等级制度的象征。从使用的数量来看,格局殿堂大小、等级高低而有不同的排列顺序和使用数量。《大清会典》记载,神兽的排列顺序共有11个,即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而内乡县衙是按正五品的等级建成的,比一般的七品县衙规格要高,所以屋脊上有五个小兽,有押鱼、天马、海马等。这些神兽都是象征吉祥安定、消灾灭祸,并含有主持正义、剪除邪恶之意。

总之,整个县衙建筑群,前庭后院,主次分明,对称紧凑,廊庑相接,浑然一体,既没有狭小拥挤之感,也无空旷疏散的感觉。它给我们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为封建衙门时代画面作了实物存照,对我们后人认识封建社会、研究州县基层政权,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