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 孙青摘 要:三年级是学生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爱上写作,会产生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关键词:写作兴趣; 素材
三年级的学生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为一线教师,要严格把好这一关。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教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如在教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时,我先读了范文的片段,发现这次写的动物可以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如果学生写他们不常见的动物,如“熊猫”、“猴子”等,他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资料才能很好地完成这篇文章。鉴于这一点,我就让学生提前一天回家查好相应的资料。第二天在学校写时,就能顺利完成了。他们在写这篇文章时,就不会产生恐惧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会爱上这类习作的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习作前的临时积累,平时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如在三年级开始,我就让我们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积累本”。每天的回家作业都有这么一项:至少看半小时的课外书。这本“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除了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好“积累本”之外,我还指导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开始写日记。只有平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及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觉得写作不过如此而已,会爱上写作。
二、写作方法及结构的指导
一说到写作,很多学生都会皱起眉头,心中默默想到:不会写。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会对写作产生厌恶感。这就需要老师在写作前有一定的辅导,至少对几种常见的文章要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思路。三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文章类型基本上这几种:写景、写人和写事。
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都是写景文的欣赏,如第二单元《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这三篇写景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如《北大荒的秋天》,写到了天空、小河、原野及那里丰富的物产。在和学生一起赏析完课文之后,我又补充了一篇美文《三峡之秋》,告诉学生写景,不仅可以抓住几个地方来突出它的特点,也可以抓住同一景色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又多了一个写景的方法,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又多了一种写作方法的选择。
三年级上册的第二篇习作是《我的自画像》。按理这篇文章是比较好写的,因为每个学生对自己都特别熟悉。为了摸清学生写这类文章的底细,我先什么都不说,让学生直接动笔写。眼前看到的是学生冥思苦想的情景,立即动笔的学生少之又少。一节课后,我收了学生的习作,发现没有几个学生是条理清晰的,基本上想到哪写到哪,鉴于这一情况,第二节课,我和学生一起理清了写人文章的结构。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基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常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在哪里读书等。第二自然段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不需面面俱到,但要有条理。第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自己的性格和爱好。这两个内容都要有具体的事例来支撑。最后一自然段再总结一下。经过我的一点拨,再让学生动笔时,大部分学生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觉得写人的文章原来这么简单。同样是一节课后,我再让学生收上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帮助,他们很难自己胜任,会“谈作色变”。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渐渐地疏远。相反,如果老师在第一次学生动笔写一类文章时,给以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前就对自己的这次写作充满信心,那么,他们就会爱上写作,愿意与写作结为良友,渐渐地就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文本对话。学生都看重教师的评语,而教师给予学生作文的评价,又是学生进行下次积极写作很好的动机诱因。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投入越多,学生收获越大,并且对写作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到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于恰到好处地用了一个句子,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的原则,热情地加以褒奖。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每位同学交上来的每一篇文章,哪怕是很差的文章,你在指出文章不好的同时,最后也应该给以一点鼓励性的话语。这样学生在看到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评语时,觉得自己的文章还是有一两处闪光点的,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文章写好的,会暗自下决心,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再接再厉。老师的评语,使学生产生了信心,学生就会带着这份信心上路,进而会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有了需求,也就会产生兴趣。课程改革提倡回归“人的生命化教育”,重点强调的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并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探究、主动发展。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学生就会产生想要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学生就会自发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动笔时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注重写作方法及结构的指导;注重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常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彭文耀,李智华主编.《细节决定成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李松岩主编.《怎样上好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