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新书库的管理与服务

作者: 钟福菁

摘 要:探求高校图书馆新书库的管理和服务,营造以人为本,宽松和谐,开放的氛围,实行检、藏、阅、咨、借还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书库不可取代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让新书库这个对外表现的舞台,成为高校图书馆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关键词:图书馆; 新书库; 读者服务; 和谐开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6-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今社会信息知识更新频繁,高校师生知识更新的愿望和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读者兴趣爱好的多元化的需求,加快新书周转周期,提高新书利用率,图书馆开设了新书库。新书库将收藏最新文献资料,通过新颖的管理与服务手段服务于高校的师生。它除了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和服务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场所。读者可以在新书库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营造一个富有宽松环境,使读者感到温馨的新书库进行阐述。

一、高校图书馆的原有书库现状

1.藏书拥挤,新书流通速度缓慢,利用率低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大学的图书馆藏纸质图书就达一百多万册,如果每月加工的三千多本新书都投放在一个书库里,那对于新书来说无疑是大海捞针,泥牛入海。这对新书的利用是很不利的。这也导致了最新的书在书架上生灰尘变为旧书,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前沿信息,降低了它的利用价值。

2.书库的格局比拥挤,不够人性化

高校里的图书馆是实行全开放式书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读者自行取阅,但到图书馆的读者大部分是漫无目的的,书籍的存放就像大超市一样,以前的书库主要注重藏书,而且藏书的书架也比较高,按照读者的视觉来说,对于放在高处的书会很难注意到,这也影响图书的借阅。

3.书库各种图书借阅办法对读者的限制

各种图书总是或多或少对不同读者有一定的限制,古籍文献只给本专业研究生阅读,而当本科生需要阅读时便产生限制,学生需求和利用方面就会产生冲突。

4.书库的管理员较少与读者进行交流

由于书库比较大,藏书量多,这使得书库的管理员的工作重点就局限于给读者借、还服务和给图书上架的工作上。管理员很少与读者进行交流,无法得知读者的想法,这样就无法第一时间内了解读者所需要的书目,也不可能做到对读者有效的推荐,这样也会降低新书的利用率。

二、建设新书库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里,使用率比较高的图书馆应该是高校里的图书馆。在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新入学的学生。这类读者因为刚刚入校,对知识的无比渴望,但进入庞大的书库后,面对如此众多的图书,会处于一种无从入手的状态,不知道该借哪一本。这时如果有适当的引导,从新书入手,提高他的兴趣,这样也能很好的构建他的知识体系。

二类就是老生与教师。这类读者课业比较重,工作比较忙,平时也较少到图书馆里借书,但他们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时候往往要查阅到很多新的知识,到图书馆的目的是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文献。缩短查找书目的时间无疑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帮助。所以说,在一个大型图书馆里开设出一个新书库来是很有必要的。

三、如何建设新书库管理与服务

新书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新”。以“新”吸引大多数读者,这里不光要有新书,还要有新的服务与管理方式,让读者接受全新知识,充分发挥新书的作用,把读者引入健康精神的乐园。桂林旅游学院图书馆在近几年设立新书库,通过数据显示,新书库平均每天的借阅量已经达到了三千,借阅量明显高于其它书库,这也很好的说明了新书库的重要性。下面以桂林旅游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来简单的探讨一下新书库的管理与服务。

1.确保新书库的藏书是最新

(1)更改原来藏书格局,只存放最近两年的藏书。新书库里的藏书只留最近两年的新书,保证书的信息的新颖性与时效性。对于“保鲜度”短的图书,要及时剔旧,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研等。

(2)对新书要迅速加工上架。在众多的新书当中,有些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对新书进行快速的分编、著录,加工后马上上架,尽量缩短与读书见面的时间,保证新书内容的“新鲜性”。

(3)及时的向读者通报介绍新书。我们通过发放新书库目录单和利用网络,建立图书导读系统,向读者进行新书通报及新书简介,让读者判断有无阅读价值,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协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向读者推荐、宣传新书,使新书最快、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价值。

2.新书库拥有一个良好环境,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1)营造舒适、绿色环保的阅览环境,有助于吸引读者。新书库的位置应该设置在图书馆让人感觉最舒适的地方。比如我馆的新书库在二楼,一进大厅,就可以毫无阻碍地根据标识乘坐电梯或步行楼梯到达。走出电梯,墙上的LED服务屏播放着轻柔的音乐和本馆图书资源信息。走进新书库,南北两面采用全玻璃窗设计,通风良好,保证了日光充足的采光效果,减少使用空调、吊扇、人工照明,起到节能环保作用;室内适当摆放绿色盆景、花卉,既清新空气,又绿色环保;室内温度适宜,环境整洁、安静、优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有助于阅读学习的环境。

(2)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留住读者的步伐。新书库在布局上,打破原来书库只有藏书区、借还区的格局,在里面增加了阅览区、检索区、咨询工作区、休闲区。合理的安排这些区域,能使读者感到更加的温馨。比如我馆新书库面积是1443平方米,亚麻地板,白、浅灰颜色,感官舒适,没有空间的压迫感。藏书区共收藏了近2年最新图书15.9万册,书架安置在书库中央靠西面墙壁的位置,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图书损坏;书架高度是5层隔板,比较以前的6层旧书架,更方便查找图书,更人性化;书架整洁有序,严格按照中图法摆放图书,书架的架标一目了然,节省了读者的找书时间。阅览区在玻璃窗旁边,采光足,通风好,有222个座位,满足了读者能够坐在书库阅览的需求,读者倍感轻松舒适。检索区摆放查询机除了能查阅纸质书籍外,还能查找本馆拥有的电子资源,打破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分离的界限,将各类文献资源和服务功能布局在一个服务区域内,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咨询工作区设置在新书库门口,便于读者咨询和总揽全局,拉近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借阅区实现了自动化,方便读者随时可以自主借、还。休闲区是我馆“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在装饰漂亮的书吧里,可以欣赏音乐、品尝饮料、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休闲、交流活动;也可以坐在宽大舒适的皮沙发上,一边随意浏览“图书漂流”书架上的书籍,一边放松休息。

(3)增加信息新服务,促进信息共享。我馆新书库门口的走道,设置了崭新的书模投影仪,可以体验一下高科技的感觉。信息发布系统是我馆信息发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是支持各种软件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发布,并支持读者的互动查询,还提供了计算机、复印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构建了读者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向读者提供了信息共享服务。

(4)突出文化氛围。要保持新书库的美观,色彩是不可缺少的,可在新书库的墙壁装饰悬挂名人字画或格言。我馆新书库悬挂着我院著名书画家帅立功教授的字画7幅,为书库浓郁的文化氛围添色增彩。新书库可选择深红色的全木制桌椅,也可以选择淡黄色或嫩绿色的软沙发,使每位读者放松心情进行阅读,从而得到文化的熏陶。

3.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提供优质服务

(1)增强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现今读者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有性格,个性张扬、随意,到达图书馆有时也不知道要借什么,阅读什么,这就要求馆员能及时表现出对读者的关爱,细心地与他进行交流,从而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做到“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馆员与读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对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细致的回答,在第一时间里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热情周到服务,能快速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到“有话题可以找人倾诉,有问题可以找人解决”,让读者感到受尊重,读者能愉快、平等享有馆藏文献,无障碍自由利用信息。馆员也可以在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得知读者读书动向,为图书馆的馆藏提供重要的信息,在购书时尽量满足读者的需要。

(2)馆员与读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关系。馆员与读者之间应是亲近、融洽的。在新书库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读者。比如说:不注意卫生,随意乱扔垃圾,没有自觉把阅览后的图书放在阅览架等等。这时切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读者,“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馆员尽量用春风细雨般的语言,善意劝导读者,使读者明白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要方便他人,大家共同创造好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实行开放式管理,增加一些人性化管理。新书库撤销使用防盗仪、代书板,实行开放式管理。读者可以自由携带私人物品进入,没有时刻被监视的感觉,缩短了读者与管理制度的距离,让读者真正的感到轻松的阅读,而不会在制度上受到约束。从小细节入手,使服务更加周到。新书库门口设置了免费自动饮水机、不锈钢伞架,让读者感觉自由、轻松、温暖,能够在阅读时放松心情获得新知识,使读者爱上图书馆。

(4)增强馆员自身的修养。新书库是新知识传播的重要地方。如何让读者有效的接受到新知识呢?作为一名新型的新书库工作人员,不光要有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还要加强自身修养,苦练内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自己的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四、结语

新书库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窗口之一,它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将以知识新、格局新、管理新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读者,让读者不断地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为图书馆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丁振波.强化图书馆阅览室工作对策思考[J]网络财富,2010(12):180

[2]董群花.构建和谐图书馆阅览室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11,21(9):79-80,88

[3]韦建静.试论新书阅览室管理及服务[J]时代经贸,2010(5):93-94

[4]罗时进,唐忠明.坚守与超越:高校图书馆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10:22-26

[5]吴涛,王关锁.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9:39-4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