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课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黄玲

初三化学复习课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探索0

摘 要:初三化学教学的复习非常重要,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问题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初中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进行串联,通过运用“问题链”教学的复习,学生能够较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掌握,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 初三化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12-001

化学复习课是对知识点的归纳,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问题链”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一连串有序列、有联系、有中心、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和教师从复习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将所复习的内容进行串联。

一、导入式“问题链”

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所授内容进行导入。此时设计的问题则需要对之前的课程有所承接,又可以引出后续教课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可乐等碳酸饮料,教师可以就此设置问题进行提问。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打开可乐瓶盖,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

学生: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随之减小。

教师:回答的很好,那么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气体吗?

学生:CO2。

教师:对的,下面我们就系统的复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实验室制法如何?用途有哪些?

教师在进行导入式“问题链”的设计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循序渐进,开始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从简到难,逐步深入,引出教学内容和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并多给予学生鼓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入式“问题链”

教师在进行引入式“问题链”之后,已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复习内容之中,之后的复习和学习则不能单纯停留在简单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就需要深入式“问题链”的设计,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

比如在进行探究“溶解现象”的复习过程中,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问题设置。

教师:溶液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教师: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有什么区别?

学生: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悬浊液、乳浊液不具备这样的性质。

教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学生:不是,例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教师: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学生:研细、加热、搅拌。

教师:那么物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怎样的能量变化?

学生: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回顾一下。

教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深入式“问题链”复习了溶解现象,复习了溶液的相关内容,也让学生比较系统的复习了本节内容。

三、总结对比性“问题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还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这个时候就可以对相关问题设置总结对比性的“问题链”。

比如在对初中常见化学元素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在备案的时候可以进行表格制作,将“问题链”设计到表格中(如表1)。

表1:初中常见物质及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表格的形式形象直观,易于记忆,通过总结对比性的“问题链”,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控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与其他相似知识进行区分,对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四、讨论式“问题链”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可以针对讨论小组进行问题设计。

比如在进行“氢氧化钠样品的成分探究”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氢氧化钠样品的成分进行讨论及实验(如图1),并针对实验讨论小组进行问题链设计。如

图1:实验方案

本实验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测定检测氢氧化钠含量。

教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所选用的酸性溶液为哪种溶液?为什么?

学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氢气体,但因为氯化氢气体的产生对二氧化碳气体测定产生影响。使用硫酸进行实验,则需要保证硫酸的量充足,保证所有碳酸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浓硫酸在本次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1:能够吸收水蒸气。

学生2:第一个氢氧化钠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后氢氧化钠比反应前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就是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

学生3: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

教师:还有哪些因素会对二氧化碳测定造成干扰?

学生1:氮气可以驱赶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2: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驱赶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3:空气也会对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扩展知识范围。

“问题链”的设计需要教师对于授课内容和范围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提高设计的“问题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绮妙.对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有效性的反思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4,09:20-24

[2]吕崧.初三化学复习课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14,09:37-40

[3]郑润余.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的复习课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2,02:136-138

[4]《化学教学》二○一四年总目录[J]化学教学,2014,12:92-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