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践活动“破冰”策略
作者: 李雪梅摘 要:实践基地是一个区别于学校的校外教育场所,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学生,也没有常规的自然教学班级,同时,学生来基地活动都是短期行为。在这种师生关系之下开展实践活动,效果往往会受影响。因此,组织实践活动时,如何破除“冰层”,以迅速消除陌生师生关系间的心理隔阂、紧张、疏离,帮助学生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活动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实践基地; 破除“冰层”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26-001
一、“破冰”价值简述
在实践基地,有效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拆除学生的心理壁垒,不仅有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引领学生与人交往交流、走向心理成长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基地教师应该锤炼的一种基本能力。
二、“冰层”成因初探
1.环境的因素
毋庸置疑,当脱离熟悉的空间,进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时,人的心理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当学生来到实践基地,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心里存在一些隔阂、疏离、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
2.生理的因素
天有阴晴更替,月有圆缺变化,情绪有起有落。每个人,都不可能保证时时刻刻情绪饱满,跃跃欲试。
3.心理的因素
由于年龄、知识水平的差异,甚至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的喜好差异,都会导致学生存在一种试探性接触的心理,此时,学生是拒绝式的把心门关上,还是打开心扉,是对着干的逆反,还是积极主动的融合,完全取决于当时情态。
三、“冰层”破除策略
1.组织课前游戏,去冰于无形
时下,社会上有很多团队开展拓展活动,活动多以各种小游戏穿插其中,起到破冰,建立团队的作用。在实践活动内容明显指向合作协作品质时,于课前进行一些“合力吹气球”等游戏,不仅在渗透合作这个概念,也起到了破冰(暖场)的效果。有了短小有趣的小游戏,师生能够很快进入状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更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动提前接触,融冰于无痕
学生在陌生的时空里,往往表现拘谨。老师可以在欢迎仪式上或宿舍、食堂等场所提前找到自己将要任课的班级,与学生提前建立面缘,也可以带学生提前进入活动场地,让他们熟悉环境,还可以邀请学生为将要开展的实践活动做一些课前准备,在此过程中,形成彼此的一些了解。对于此种策略,笔者曾有过一次深刻体会:要上市级公开课《极致滑行》,我提前获悉了自己将要带的班级,之后,前往教室去做课前准备(重新摆放桌椅,张贴场地纸,分发工具到小组),路上,偶遇几位女生,搭讪之下,我暗知她们就来自于我将要带的班级,考虑到准备工作特别多,我请她们到教室来帮忙。女孩们欢呼雀跃地忙碌着,时不时跟我讲着班级里的趣人趣事,打听着布置这个场地有什么用。我也趁机记着她们提到的人名,趣事,问她们喜欢把课上成什么样子的老师,相聊甚欢。第二天,当我到操场去领他们上课时,那几个帮过我忙的女孩子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老师,是你啊!太好了。”我们相视一笑。我再趁机赞了几位女同学帮忙的义举,说出了他们班几项脍炙人口的荣誉,对本次课堂的精彩表示出期待。这群初中的孩子瞬间就把我当成了亲密的朋友,我们之间,不再有任何心理距离,融冰于无痕。
3.锤炼幽默风格,化冰于无间
幽默永远都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很多老师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教学风格幽默。比如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指定问题,老师问其他学生是否可以进行一些补充,结果,等待良久教室里仍鸦雀无声,尴尬渐起。这时,教师转向回答问题者,翘起大拇指:厉害呀,你概括后,竟没有一个人还能做出进一步补充。随着大家的哈哈一笑,教室里的气氛瞬间轻松起来。当然,幽默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学生看来,幽默包括了语言风趣、时尚、不老成守旧等特质,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师生生活在同时代没有代沟的感受。比如对足智多谋类型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句“你真是‘梅长苏’再世”,比“你真聪明”绝对更让学生欣喜;当学生做值日不够主动时,教师一句:要不要请“叶良辰”来帮忙?他们一定会笑而纠正;假如在晚会上,学生让你客串一个节目,你戴着“王尼玛”的行头来一段脱口秀,你的人气一定爆表……
4.课程难易适度,消冰于无畏
回忆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当老师提问而你不会时,你会自觉地避免与老师对视,以免被点名回答?每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举止吧?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实践活动内容设计,要做到难易适度。太高深艰涩,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会有受挫感,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和呼应将成为一句空话,课堂气氛会显得凝重,压抑;太浅显幼稚,学生会觉得无吸引力无趣味,这两种状况下,学生都容易产生心理疏离。只有难易适当,切合学生起点,且有一定的螺旋上升趋势,学生的心理可以得到放松的同时,他又愿意追随着课堂的鼓点、节奏往前走,这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值得教师全力追求的境界。
5.贯穿真情实感,暖冰于无矫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的全部的教学艺术,在于一个“爱”字。教师真心实意地爱着学生,爱他们的乖巧,也爱他们的淘调,爱他们的聪明跳脱,也悦纳他们的迟缓木呐,一切教学技巧中流露出的是自然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相反的,把表扬、鼓励等都当成是换取课堂气氛的一个筹码,一种冰冷的技巧,而没有对学生真实的观察、欣赏,细心的呵护、入微的关爱,那么,学生心理的疏离,是无法被破除的。一节公开课上,学生被喊到前台来做演示,从讲桌旁那些电教设备中间绕行到黑板前时,不小心踢到了地插,绊了一跤,把电脑的电源线断开了,课不能正常上下去了。全体人员都盯着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满脸通红。这时,老师快步过去扶住了孩子,关切地问了一声:没吓着你吧?那个孩子顿时释然,老师在全体学生中的形象高大了很多。师生之间,还会有那种紧张、试探、疏远吗?
当然,破冰的策略一定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只要教师理解了“破冰”的价值,知道了“冰层”形成的原因,并能够基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从学生及日常教学活动实际出发,不断去探索和求证,存在基地陌生师生关系间的心理隔阂、紧张、疏离一定可以消除,陌生的师生、生生之间也容易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相互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