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活动室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朱方廷摘 要:泗洪县青阳小学科技活动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重点打造了一流的科技师资队伍,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科学好玩》。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科技活动,并以省市县各项竞赛活动为抓手展开科技训练活动。在科技活动室运行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物尽其用,使科技活动室以及相关器材的利用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 科技活动室; 运行;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44-001
泗洪县青阳小学科技活动室因申报省级课题而诞生,因课题研究而兴。下面谈谈青阳小学科技活动室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是科技活动室正常运行的前提
目前,学校在活动室室内装饰,购买硬件设备、科技辅导员培训、编印科学校本教材、购买训练器材、组织学生外出开展活动等方面已经投入了近8万元。为了确保科技活动室的高效运行,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目前科技活动室每周正常开放2次,一为组织校内参观,二为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关键
我们选择对科学兴趣浓厚且有很强责任心的老师担任科技辅导员。我们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听讲座、听课、开课、观看案例、专家评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教学反思、互相评价等等,这能使教师改变观念,提升理念,增强能力,敢于创新,并获得发展。
三、物尽其用,使科技活动室及其器材利用最大化
1.活动室购置了一套小学科学实验箱,涉及力学、电学、光学等领域,可以让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到活动室上课或借出使用。活动室购置了三球仪、立体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可以让科学老师甚至其他老师在需要的时候带领学生进入上课使用。
2.我们可以将课本中探究性明显、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转入科技活动室来上。以设计制作“纸桥”为例:将学生按平时的学习小组分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制作纸桥。通过学生的设计解说,比较纸桥的美观、承重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
四、开发校本教材,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活动
1.组织编印了科学校本教材《科学好玩》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课题组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历时近1年编印了青阳小学首份校本教材——《科学好玩》,目前印刷5000份并面向全镇三所中心校、15所村小发放使用。
2.依托校本教材,每学年举办一次科技节
2014年4月8日-30日,青阳小学举办了青阳小学首届“创新探索、放飞梦想”科技节。本次科技节开展了科普讲座、观看科普影片、科技手抄报评比、科学幻想画、变废为宝制作等12项科技活动。直接参与人数约1200人,共评出一等奖98个,二等奖158个,三等奖238个。此次活动得到泗洪县教育局和县科协的大力支持,教育局长和科协主席亲临现场为一等奖选手颁发奖品。
2015年11月9日-12月4日,青阳小学围绕“创意、合作、快乐”这一主题,开展了“吹箭”、搭建“摩天大楼”、乒乓球搭塔、一“桥”飞架、小发明、小制作、三阶魔方复原大赛等11项科技活动。本届科技节秉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的原则,力争让每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评选出“十佳科普班级”、“十佳科技辅导员”、“十佳科技达人”。
3.结合科学实验箱和校本教材,每周正常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
体现一个“小”字,重点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巧手、小论文”五小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的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环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视野。
突出一个“趣”字,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比如“三阶魔方复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材。
提倡一个“动”字,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树立一个“改”字。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寻求改进方案,消除学生发明难的情绪。
突出一个“写”字,每次活动结束后,鼓励并指导学生写活动心得,可以是活动过程描述,可以是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可以是全新的想法,不求内容长短,但求真实。
4.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实践活动的领域之一,已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我校共有8口电脑教室,每台电脑不仅可以上网,而且都设置了“青少年科学教育网、科技小制作网、我爱制作网、书香江苏”等网站的快捷方式。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从互联网寻找资料、下载资料的技术。
5.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拓宽学生视野
青阳小学积极配合县教育局和县科协,组织学生到县人民路小学参观江苏省流动科技馆、参观泗洪中学科技馆、带领学生到明德学校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等等。
四、以赛促练,努力提升师生科学素养
科技竞赛活动是激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和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动力。每年的4-5月份,我校均组队参加省“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2014年5月,课题组成员马文杨老师率队荣获省二等奖。2015年4月,课题组成员李绪光老师率队荣获省一等奖。
每年的9-10月份,我校均组织全镇师生参加宿迁市科普网络知识大赛,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获奖人数均居全市前列。
每年的11-12月份,我校均组织全镇师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4年获得省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2015年获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连续两年被宿迁市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五、两点思考
1.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科技活动室与科学实验室的关系,二是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就学校教育来说,科学课堂是科技教育的主阵地,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是开展其它科技活动的根本前提,科技活动室及其衍生的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切不可本末倒置。
2.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小学科技活动室的面积有限、器材有限,不可片面夸大其作用。开展工作的重点应是普及为主,提高拔尖为辅。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学从小对科学感兴趣,应该是小学科技活动室运行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新.《对基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的一些思考》,《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8)
[2]夏海荣.《科学课堂的延伸——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