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主要领导“讲团结”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作者: 程建宏摘 要:企业领导人员间搞好团结是一种本领、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品德。能不能与人团结共事,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企业领导; “讲团结”; 思考体会
中图分类号:F272.9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9-002
单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班子行不行,先看前两名。党政一把手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只有顾大局、讲配合、共荣辱、才能凝合力、树正气、谋事业。
一、找准位置,挑好担子
企业领导班子间团结出现问题,尤其是主要领导间出现了裂痕,其他班子成员就会六神无主,造成有的人在观望中“干”,有的人在干中“看”,心态不一样,所以心情就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情绪也就不一样,这样就会使企业逐渐走上危险的边缘。当然,有的企业是领导班子刚刚调整,主要领导新官上任,磨合不太好,就跟股市一样,有震荡期和调整期;也跟两口子结婚一样,有个“七年的危险期”,弄不好就会离婚,符合客观规律。
党政一把手,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不该争你我高低。不能搞你是我非,不能论资排辈。要做到不争权、不揽权;到位而不越位,补位而不错位;在位体现一个“让”字,在工作上讲求一个“合”字。常言说:一争两丑,一让两有;无争则无患,让人则无忧。在班子里,坚持把不争权当作“座右铭”,开阔心胸,砥砺心志,端正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推动公司的发展。
领导人员间的团结问题,究其原因,应该按照职责定好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既然是领导人员,就会有明确的分工,这是党委赋予的责任与权力。如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或者分管的工作交叉,就会给个别人有可乘之机,很容易造成有些事无人问,有些事争着管,有些事推诿扯皮或越权行事,以至互相指责、产生隔阂引起不团结。当然,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会造成不团结。在有些职权不是特别明晰的工作任务上,由组织裁决分工,有些分不清楚的,可以请上级组织来明确,当然也有些工作是分工不分家的。
二、多给面子,不跌份子
人们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相互给面子,并不丢份子。记得我刚到公司时,有人说施工企业的人相对比较“粗”,平时说不出什么好话,骂骂咧咧的。对所谓“粗”的理解,我还不完全这么认为,这种“粗”是一种真实的表现,不注意细节,真情流露。但目前有些粗话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人都想有尊严地活着。谁工作中难免都有失误,切不可在对方出现差错时幸灾乐祸、指责埋怨、当旁观者。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补台,维护形象。如若不然,就会伤害同志、产生隔阂、影响工作。事实证明,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给面子也是讲团结,讲团结并不排斥讲感情、讲风格。两人在一起工作几年几十年,相互间能建立起比较深厚的感情关系,经常在一起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始终保持着“长相知,不相疑”的愉悦心情,这样的感情应该很好珍惜。长期在一起工作,因年龄、阅历、资历的不同,难免出现利益的碰撞、认识的纠葛和意见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就应该给面子,讲感情、讲风格,不搞事事一致。党政领导相互之间还要提倡甘当配角的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圆心画圆,该开党委会的就开党委会,该开董事会的就开董事会,该开总经理办公会的就开总经理办公会,彼此要互相谦让;要有宽广的胸怀,有海一样的度量,求大同、存小异,使相互之间融洽相处、同舟共济。总之,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不能让步,不当“泥瓦匠”,不能给面子;在非原则问题上,讲感情、重友谊,切不可斤斤计较。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在完成共同的事业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同台共济、你我共荣、形象共护的思想意识,才能同举一面旗帜,共唱一首歌。
三、勤拉袖子,不下套子
党政领导一起共事,既要有胸怀豁达之心,更要坚持相互提醒、防患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对方在思路上有所失偏、行为上有所失范、言语上有所失当的时候,就要及时拉拉袖子、交交心底、提个醒,以免对方越陷越深,影响决策,造成失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思想上共勉、能力上互补的好搭档。
党政领导之间相互信任是搞好配合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一个有“义气”的人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人不但要讲真话,而且要当面讲真话,背后讲的是鬼话,鬼话没人听,也没人敢听,其实也不想听。各级领导人员应以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靠信用立身,以信任共事,用坦诚交融。把心态放正,把心思用正,把风气搞正。党政领导之间如果处处设防、相互猜疑、欺骗对方,就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貌合神离;班子成员就会人人自危、无所适从、离心离德,从而影响公司发展。事实上,公司的职工群众对领导的团结问题已经有所察觉,所以党政领导应做到思想上交流沟通不设防,人格上互相尊重不歧视,心胸上虚怀若谷不小气,感情上交心谈心不虚伪,生活上关心帮助不冷漠,做事上以诚相待不疑心,不断用信任这块基石夯实团结共事的根基。
四、不划圈子,不耍性子
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是我党历来禁止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七个有之”中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大家在学习中分析十分清楚,理解十分透彻。党政领导工作中始终做到对全体同志一视同仁,必须按照原则和规矩办事,党政领导人员在思想上要守好政治规矩,工作上要遵循各种规范,切不能以个人的亲疏好恶辨别是非。倘若只把眼光盯在自己周围的人身上,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打转转,就会跟腐败问题一样“塌方式、领域性、家庭式腐败”,会使大家不满,造成工作被动。一个不团结的领导班子,整天闹矛盾、搞内讧,“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肯定是搞不好工作的。党政领导要共谋大局,强化同担政治责任的思想,特别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五湖四海,注重群众公论,不以派系、家族、老乡、同学、私人关系以及贫富来定亲疏。这样公正无私的利剑,会为你增添无穷的力量。
还有些领导因为有不同的个性、兴趣爱好、工作方式。个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必须认识到耍性子无能、使性子伤人、任性子误事的深刻教训,努力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都是成年人,谁还整天去哄着你,捧着你,有性子靠自己慢慢消化,慢慢纠正。当然,要想促进人的融合,需要从尊重做起,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人格。
要将心比心,不相互嫌弃;要接受习惯,不相互排斥;要学会忍让,不相互指责。自觉加强修养,以党性规范个性,以品行修炼个性,以学习完善个性,真正让个性发挥积极因素,促进党政领导间的团结。
五、善解扣子,常照镜子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在工作中,党政领导总会因思路不一、见解不同、看法不合等这样那样的因素产生一些小误会、小摩擦、小疙瘩,这些现象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如果鸡肠小肚、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势必各自为政、妨碍工作、积成大患,最终两败俱伤、因小失大。党政领导必须克服自我意识,树立大局观念,以宽阔的胸怀容事容人,不搞“龙虎斗”,唱好“将相和”。当彼此之间产生误会时,应主动上前沟通,勇于自我批评,争取相互理解,达成一致意见。沟通无限,天高地宽。只有坚持不懈,党政领导就能在不同见解中达成共识,在锣鼓对敲中把握共振点,在团结和谐中谱写奋进曲。
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成与败,才是真正的“明白人”,才有可能取得政治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党政领导也是凡人,要想做好人、做好事,达到配合默契,就要善于反思、扪心自问,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把“自省”当镜子,学会正反两面照,既照前面,又照身后;既照优点,更照不足。敢于自我否定,勇于修正错误,对促进团结的就坚持,有碍于团结的就舍弃。自省能够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立,少一点自负;多一点成功,少一点失败。
六、正好身子,做好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把县委书记的楷模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他还说,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以言动人者,其感不深;以行动人者,其应必速”,作为党政领导,拉拉袖子、提醒帮助是非常必要的,要敢喊看我的,跟我来,更重要的是正好身子、做好样子。不能正自己,焉能正别人,党政领导做好样子,显得尤为重要。多想想对方,多关心对方,多礼让对方,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做到你有困难我帮助,我有病痛你关心,携手并肩度难关。切不可人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言行不一致。党政领导只有不当特殊人,不干特殊事,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相互融合。
团结是领导班子的命根子,我们每一名班子成员都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团结的基石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坚如磐石、牢不可摧。当前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管是朝着“混合所有制”、还是借鉴“淡马式”、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等模式,领导班子成员始终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大家应该带着对公司对老国企的深厚感情,怀揣着梦想,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姿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挺起脊梁,站稳脚步,做一名当之无愧国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