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教学浅谈
作者: 单文华摘 要:一到作文课孩子们就怕,其实老师又何尝不怕?面对学生挤牙膏才挤上来的作文,批阅老师可谓味同嚼蜡。这种情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才会想写,老师也才会想改。
关键词:快乐作文; 教学浅谈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12-001
教了近二十年的语文,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
一日读到《初中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一期中的一篇文章《我是怎么教起中小学作文来的》,作者是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其中李教授这样几段话深深地打动并启发了我:
“为什么曾经那么困难的作文,只是搞了几个游戏,就仿佛是走进了一片新天地呢?
我想,写作,一要生活;二要激情。什么是生活:生产学习是生活;吃饭、睡觉也是生活。孩子们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他们还没有发现生活和攫取生活素材。
现在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他们展现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生活),并使游戏集中和有层次地展现,这样孩子们便能比较方便地攫取到游戏(生活)的素材了。通过游戏,孩子们情绪激昂,这样一来写作的情绪基础也就奠定了。”
李教授说的多好啊:“作文以形象为基础,课堂还可以做游戏,怎么会难教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呐,我立马上网搜索适合初中生室内玩耍的益智游戏:课本剧,大风吹,猜数字,开火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心有灵犀一点通,拔河,划龙舟,抓肥鸭,画鬼头等游戏并付诸实践。此类游戏彻底改变了孩子们以前挤牙膏的状况,好多孩子在亲身参与了游戏后的写作可以说是欲罢不能。看着一个个孩子在奋笔疾书,我心欣慰:兴趣游戏+认真观察=优秀作文。
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镜头到仙城中学初一(9)班瞧瞧吧。
镜头(一)九班的“狼”
刚刚教完蒲松龄的《狼》这篇文言文。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理解本篇的内容,我特地找了四个孩子来表演:一个屠夫,两只狼,一个草堆。道具:掉了头的扫把当做担,两只签字笔当做肉。在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屠夫”背着“担”悠哉悠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草堆旁窜出两只狼,鬼鬼祟祟地跟着屠夫的后面。可怜的屠夫不由加快了步伐,迅速把担中的剩骨(签字笔)扔了下去。一狼扑过去,狼吞虎咽。而另一只狼仍然跟着,无奈之下,害怕的屠夫把仅剩的骨头又丢了出去。可是骨头已经没了,两只狼蠢蠢欲动,随时找下手的机会呀。怎么办?恰好这时救命的柴草堆被深陷困境的屠夫发现。他迅速闪到其后面,放下“担”(扫把),拿起杀猪刀。二狼虎视眈眈,却又无可奈何。忽然,一只狼偷偷地溜走了,另一只甩了甩金黄色的头发,又扭扭狼腰,蹲在屠夫的面前:神情悠闲地闭起了狼眼。聪明的屠夫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杀死了这只假装睡觉的狼。屠夫正得意地准备打道回府,突然发现之前离开的那只狼,正在柴草堆的后面打洞哪。“屠夫”立马跳起,把只露屁股和尾巴的狼杀掉了。这才明白呀:狼真够狡猾的呀。哈哈哈,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响起。上面就是九班韦文文同学的精彩作文节选。从有趣的表演中,孩子们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感受到了快乐。最关键的是孩子们的作文不用愁啦:为有源头活水来。此举可谓一箭双雕。
镜头(二)九班的“鬼头”
“哈哈哈……”咱九班今天笑得可谓“丧心病狂”。这声浪是“后浪推前浪”,经久不息。一阵又一阵狂笑声似乎要冲破教室四面墙的束缚,大江奔腾般“哗哗”向东流。不知道是神经系统哪根筋崩断了,竟笑得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乍一看,原来是在画“鬼头”呢!班上的“大将”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男生们自然是不甘示弱,瞬间就活跃了起来;女生们也“巾帼不让须眉”,很快加入了操练的行列。耳边时不时传来窗外的禽鸟啾唧之声,清脆悦耳,婉转动听……瞧瞧,这就是九班有名的女汉子戴瑶的大作。
以前的作文课,可谓是死水一潭,自从把精彩益智的游戏带来后,教室里充满的是欢声笑语。有时下课了,孩子们还沉浸其中,搞得其他班的孩子在窗口观望,并露出羡慕的表情。
由于是在精彩的游戏大背景下,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是带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迈入作文天地的,文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而这也恰恰符合初中语文考场作文总规范化要求“说真话,抒真情”。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突然闪出上学期作文课玩的猜数字游戏的场景,真是记忆犹新。数字一到一百之间的数字皆有可能,由我这个指挥官定好数字,全班总动员S型轮流来猜。比如我定80,前面的猜到了79,我说小了。后面的猜81,我便说大了。那么轮到的这个孩子就别无选择了。顿时掌声雷动,送给这位中了大彩的同学。
下面是九班高欣的作文片段:老师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同学们开火车来猜,猜中的可是中了大奖——练字《爱莲说》一遍咯。于是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到我时,我漫不经心地说了一个数字,老师立马一句“中啦!”把我吓蒙了,随之而来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大笑声。我这位先锋官“首战告捷”,其他人站起来时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都忐忑不安地说出一个数字。确认没有猜中便欣喜若狂,高兴得快蹦了起来。欢乐的时光跟着阳光一起流淌,渐渐地金黄色洒满了大地,一节有趣的作文课伴随着欢声笑语结束了。
这个精彩的游戏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快乐,更给孩子们深刻的启迪:面对困难时,你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才会收获柳暗花明。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融入一颗快乐之心,才有东西可写,才有把握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为此我乐此不疲。积极为孩子们寻找好的游戏,为孩子们带来灵感。
记得九班才女高欣的另一篇文章《花开半夏》中开头这样写道:夏的脚步声渐渐清晰,炙热的阳光倾泻在人们的身上。就在这炎热的日子里,咱班的“马兰花”在阳光下夺目绽放。
又是周三下午的作文课,单老师又变着花样取材写作。马兰花的开放便是游戏的主题……
初夏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人们的身上,滋润着马兰花夺目开放。
可以说这个游戏是全班倾巢出动,偌大的教室里围成两个大圈,声势浩大。作为指挥官的我站在讲台上,内心澎湃:还怕孩儿们写不出东西吗?绝对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品尝到了作文的快乐。
初中生习作,其实就是自身独特生活的真实写照,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也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感受参与精彩的游戏,“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四到落实到位,写作一定会如那长江之水奔腾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