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远山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许宜谈摘 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在边远山区,应该注重教材和史料资源和视频影音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历史; 课程资源; 教材; 史料; 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43-001
作为学校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历史课程,资源丰富而复杂,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学科课程专家的任务,更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任务。在边远山区如何正确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这些值得我们加以思考和探讨。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
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山区,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者,必须积极探索适当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笔者就个人的多年教学经验谈下在边远山区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用活用好教材
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相反,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活用好教材是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以往,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师往往把教材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教师缺乏能动性、创造性,忽视为教材“添砖加瓦”,对于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重视不够。
课改后,这些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注重图文并茂,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并且有多个版本教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教材。使用教材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再创作,使其内容得以完善。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和形势变化,对教材知识进行删减添加;对过旧、陈旧材料、事例、数据进行补充等等。如新教材中添加的“课前提示”、“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等版块,教师应本着“尽用不如精用”的原则,可以教师讲,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也可以启发学生讲他们所知道的。总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加工与再创造,使教科书内容问题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需要。如若可以,教师自己编写乡土、校本教材,更能贴合实际。
二、合理的使用史料
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能再现不能重演。但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史料是历史课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应该要合理的运用史料。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探讨,才能使学生成为驾驭历史学科的主人。2014年12月27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暨成果展示活动中,贵港高中的马培翔老师上的《商鞅变法》和南宁三中陈冀丽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两节课中,充分运用了史料,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马老师在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既能让学生根据材料找出其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又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在讲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时也运用了《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史料,让学生在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再结合课文知识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知识点,比教师直接灌输效果更出众。在探讨商鞅变法和吴起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时,马老师也运用了摘自《中国通史》中关于吴起改革失败的认识材料,学生很容易通过对比归纳出原因。在专家评课过程中,广西师大的李庆忠教授对这节课的评价颇高,肯定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史料教学和探究教学,并指出:结合史料的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
三、利用好视频影音资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把图像、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可以把抽象历史知识变为具体,枯燥乏味变为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学生可以多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历史课程资源中的历史音像资源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深刻印象以及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尤其在边远山区,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大的,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运用视频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播放《大国崛起》的记录片,看这些视频资料,学生就能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况和历史影响,教师只要简单的概括和指点。如果这节课单是教师讲述,学生只能机械的记下知识,而很难感受到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乃至世界影响的震撼力。当然,在选取视频材料的时候,需要老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选择那些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的作品,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学的效果。
在边远山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注意以上的问题,还应时刻留意身边的资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接受能力和心理变化,结合教学目标,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资源。而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意识,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水平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冯长运,李明海主编.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3]廖寿传.农村地区生活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4
[4]付书华.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徐利文.四个版本普通高中“课标”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陈霞.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运用史料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7]王苏.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李雪萍.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云南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