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行知教育思想 优化小学班级管理

作者: 肖桂娥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世人敬仰!陶行知教育思想像一个丰富的宝藏,供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从中汲取能量。

关键词:实践; 教育思想; 优化;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62-002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琐碎而繁重,富有挑战性。班主任只有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把“爱”播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把“爱”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扮演好这个责任重大的角色,才能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关爱学生,赏识后进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国家、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作为班主任,应关爱全体学生,绝不厚此薄彼。如果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的冷漠、忽视,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先生就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如何转化班上的后进学生,让他们变得更可爱?这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难题。笔者认为,“赞美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因此,班主任如果能用好“赏识教育”,就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小鑫是班上一个非常好动的小男孩,上课不能安心听讲,喜欢自己做小动作,或者找边上的同学讲话;为了能早点去玩,他写作业寥寥草草、偷工减料。啊呀,真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怎样教他静心呢?一开始我一筹莫展。

可巧,班里开展了“我有一双小巧手”的主题活动,大家搞创作,选出精品布置艺术墙。班上有很多同学擅长刻纸,我就为他们复印了一些样板,分发时你要我也要,结果不够了,没拿到的同学撅着小嘴挺难过的样子。我忽然发现小鑫也是一脸扫兴,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也会对刻纸这种细致活儿感兴趣,大概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吧。课后一了解,果真如此。他说:“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我也会刻呀。”我笑着请他随我到办公室里,故作神秘地拿出一张相对简单些的刻纸样板,对他说:“看看,我就知道你也喜欢刻纸,特意给你留了一份呢。”他可高兴了,接过去就要走。我叫住他,郑重地嘱咐他:“你可要好好刻呀,否则同学们会笑话老师看错了人呢!”中午,我去教室巡视,发现小鑫没有像往常那样同别人追追打打,他正埋头刻纸呢。放晚学前小鑫就把作品交了上来,刻得还不错。我乘机在班上展示了他的刻纸作品,并且夸奖他“心灵手巧”。同学们投来羡慕和佩服的目光,小鑫可得意了!

后来,我把学生的刻纸作品塑封好布置在艺术墙上,其中就有小鑫的那一幅。当大家来欣赏时读到作品上小鑫的名字,他又害羞又自豪,可爱极了。我问他:刻纸好玩吗?还想刻吗?他肯定地点点头。于是我们约定:只要他能安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就要负责给他提供多种图案的刻纸样板,并筹备一期“小鑫个人刻纸展”。

对刻纸产生的兴趣是动力,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是催化剂,小鑫真的渐渐发生着改变……

二、民主管理,人人当家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班主任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集体的大小事务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大家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班集体民主管理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努力为他们创造管理班级的条件和机会,切忌家长制、一言堂,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总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学生在五年级时,我班通过民主选举组成第一届班委,以后每月开展一次竞选,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凡是拟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合理有效,受到大家认可的学生都有可能当选。这样一来,很多以前从未当过班干部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积极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提出来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

班主任权力下放后并非一身轻松了,我必须时常指导和监督班委工作,确保班级管理正常进行。首先,在新一届班委组成后,及时召开班委会,对他们进行分工,提出希望和具体要求,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后的每个周末定期开一次班委会,内容主要有:回顾本周班级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布置下周主要工作;表扬工作出色的班干部,对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要适当批评,严重失职的可要“罢官”了。为了郑重起见,每次班委会都有会议记录,待到下周晨会课由班长向全班通报。

通过近一年的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班级风气正、凝聚力强。到了六年级,我兑现了之前的承诺:让每个学生都当上班长!于是“值日班长制”应运而生。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人当一天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级常规管理。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展开竞赛,每周评出一个“最佳班长”,予以一定的奖励。果不其然,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从“班级日志”的记录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是认真对待的。同学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品尝到了成功带来的甜蜜。“班级是我家,我们都爱她。”民主管理让班集体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学生在自我管理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

三、率先垂范,教学相长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教授做人的道理。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行知先生曾在《女师大与女大问题之讨论》中指出:“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生活即教育”,校内校外都是育人的地方,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是师德的体现。要教育学生有礼貌,班主任首先要使用好礼貌用语:学生回答好问题要说“请坐”;学生帮你做了事情要主动说“谢谢你”;放学路上跟学生互道“再见”……

要教育学生讲卫生,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讲卫生的表率:看到地上有纸屑就应该弯腰拾起;讲台上的书本、讲义和教具摆放有序;大扫除时跟学生一起打扫卫生……

要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班主任首先要“活到老,学到老”:认真学好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教学实践;虚心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摆先生架子,跟小孩子学习”——这一点是陶行知先生极力推崇的,他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班主任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班主任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

教学相长,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班集体建设上,我就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开展每次班级活动之前,我都要请学生出谋划策,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见识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放下架子,树立一种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观念,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在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过程中,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细节里,班主任的“爱”像一丝风,似一滴雨,淡淡地蕴藏在某个不起眼的环节上,渐渐地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