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尿醛树脂制作生物教学标本技术探索
作者: 安树芳等
摘 要:本文采用化学合成方法,探索尿醛树脂制作生物教学标本的技术。试验筛选出尿醛树脂合成适宜的原料配方。利用合成尿醛树脂制作了融教学、观赏和一定商品价值、可长期保存的生物教学动物和植物标本。
关键词:尿醛树脂; 合成; 生物教学标本制作
中图分类号:Q-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46-002
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中,常常需要教学标本辅助教学。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探索效果好、成本低、保存时间长的生物标本制作方法。常用的生物标本制作方法有:干制标本、液浸标本、有机玻璃包埋标本等。干制标本具有制作简单,但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易损坏、易霉烂、易虫蛀等特点;有机玻璃包埋法克服了干制标本在保存中易损坏、易霉烂、易虫蛀、使用不方便的缺点,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不易推广。尿醛树脂包埋制作标本,既克服了上述方法在保存中易损坏、易霉烂、易虫蛀、使用不便的缺点,又具有节约成本等优点。因而,许多学者开展了脲醛树脂包埋生物标本技术的研究。如杨永红概括了尿醛树脂包埋昆虫标本的3点关键技术[1];袁波、莫怡琴提出植物病虫标本保存的新方法研究[2]等。尿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 resins)又称尿素甲醛树脂,简称UF,平均分子量约10000。尿素与甲醛在弱碱性溶液中,生成一羟甲基尿和二羟甲基尿。一羟甲基尿和二羟甲基尿在酸溶液中加热时,去水生成一亚甲基尿和二亚甲基尿(生单体)。形成的不饱和化合物很容易聚合,生成无色透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尿醛树脂,这聚合反应在弱酸条件可加速反应进程。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探索尿醛树脂包埋制作生物教学标本,为开展生物标本制作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具有积极意义。
1.器材
1.1器具
5mL量筒、500mL烧杯、玻璃棒、500mL量筒、移液管、电子天平、温度计、三角瓶、光波炉、模具等。
1.2药品
46%尿素(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7%~40%甲醛(重庆江川化工有限公司)、冰醋酸(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NaOH溶液。
2.方法
2.1包埋标本的制作
2.1.1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按植物蜡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3]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待其完全干燥(可自然风干,也可烘干或烤干以并节约时间)待用。
2.1.2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按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4],采集体型较小的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膜翅等昆虫,放入毒瓶毒死亡后将其进行展翅、整姿,干燥后待用。
2.2尿醛树脂生单体合成试验
2.2.2生单体试验工艺及方法
工艺流程:
以下试验按如下方法进行。用烧杯作反应容器,量取甲醛于烧杯中,加入尿素搅拌溶解。将尿素甲醛溶液用光波炉缓慢加热,并不断搅拌,当温度达到30℃时,加入25%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加热不断搅拌,当温度上升到90℃时停火,加入冰乙酸,然后即停火不断搅拌(这时反应强烈,温度可达到100℃)。当反应缓慢后,继续文火加热,并搅拌5分钟左右。这时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入常温水中,如出现云雾状时,第二次加入25%氢氧化钠溶液,停火搅拌几分钟,即为尿醛树脂生单体(生单体配制完成存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待用,生单体一般可存放半个月)。
(1)生单体主要原料配比试验。试验设100mL 37~40%甲醛中分别加尿素28g、30g、32g、34g、36g、38g等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2)生单体第一次加碱量试验。试验以100mL37~40%甲醛中加尿素34g作为基本配方,设氢氧化钠用量为:0.05mL、0.10mL、0.15mL、0.20mL、0.25mL、0.30mL等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3)生单体加酸量试验。试验以100mL37~40%甲醛中加尿素34g作为基本配方,设乙酸用量为:0.8mL、1.2mL、1.6mL、2.0mL、2.4mL、2.8mL等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4)尿醛树脂生单体第二次加碱量试验。试验以100mL37~40%甲醛中加尿素34g作为基本配方,设25%氢氧化钠用量为:0.8mL、1.2mL、1.6mL、2.0mL、2.4mL、2.8mL等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上述试验以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和多少、反应温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生单体适宜的原料配比。
2.3尿醛树脂熟单体配制
将生单体再次加入冰乙酸搅拌即成熟单体。加入冰乙酸量随气温而异,一般为生单体量的3.3~4.0%,在此范围内气温越高,加入冰乙酸的量越少。
2.4标本包埋
2.4.1工艺流程
选择模具→熟单体浇底板→半固化→放置标本→标本固定和熟单体固化→浇熟单体包埋→固化(根据固化情况第3次加熟单体和第4次加熟单体)固化→成品→装盒保藏。
3.结果与分析
3.1尿醛树脂生单体合成试验结果
由表1可见,尿素处理为34g时,其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和多少、反应温度等均是最好的。少于34g时其反应温度未达到100℃,存在气泡;而多于34g时,其透明度越来越差,且温度未达到100℃,凝固性不好,气泡较多。
表1尿醛树脂生单体合成主要原料配比试验结果及品质评价
第一次加氢氧化钠处理为0.05mL、0.15mL时,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和多少、反应温度等均是最好的,但0.15mL时不稳定,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其他处理其透明度、凝固性不好且反应温度不够。
加乙酸处理为0.8mL时,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和多少、反应温度等均是最好的,其他处理透明度和0.8mL时差不多,但凝固性不好、温度甚至高出100℃。
第二次加氢氧化钠为0.8mL时,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和多少、反应温度等均是最好的,其他处理透明度、凝固性和0.8mL时差不多,但少了气泡且温度未达到100℃。
所有处理初始pH都为5.5,生单体pH第二次加氢氧化钠处理变化较大且偏碱,其他基本在5.0~7.0之间,而所有处理熟单体pH均在5.0~6.0之间(由于试验条件有限,所有pH值均为pH试纸测得,有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不完全精确)。
通过对每次试验的现象,数据,结果和每个梯度的透明度、凝固性、气泡有无或多少、第一次加冰乙酸后反应所达到的温度等等的记录并分析,最后选择实验中最好的梯度即甲醛:尿素:氢氧化钠:冰乙酸:氢氧化钠为:100mL:34g:0.05mL:0.8mL:0.8mL。
3.2尿醛树脂包埋生物标本试验结果
3.2.1尿醛树脂包埋植物标本试验结果。通过包埋得到的尿醛树脂植物标本无开裂、透明度非常好、标本包埋舒展,但是标本的保色不好,植物的原色基本都褪绿,影响标本特征的观察,其观赏性较差,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课题。但在教学中的使用携带非常方便、易于保存、不易损坏、不易霉烂、不会被虫蛀。
3.2.2尿醛树脂包埋动物标本试验结果。尿醛树脂包埋动物标本试验表明其制作的标本效果很好,如:标本既无开裂、透明度非常好,又不影响标本特征的观察,而且其具有观赏性、在教学中的使用携带都非常方便、易于保存、不易损坏、不易霉烂、不易虫蛀,用尿醛树脂制作昆虫标本,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昆虫标本制作方法。
4.小结与讨论
该试验筛选出了合成尿醛树脂最佳配方为:甲醛∶尿素∶氢氧化钠∶冰乙酸∶氢氧化钠为100mL∶34g∶0.05mL∶0.8mL∶0.8mL。使用该尿醛树脂合成配方可制作融教学、观赏、具有一定商品价值,可长期保存的生物教学动物和植物标本。特别是小型生物教学动物和植物标本的制作有重要的意义。该试验制作的标本既克服了常规方法在保存中易损坏、易霉烂、易虫蛀、不易携带且保存时间不长的缺点,又可达到经济、安全、长期保存的目的。为使制作出的标本大小适中且美观,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具。包埋标本时先在模具中倒入一定量的熟单体,倒入量约为模具容积的1/4,平置于防尘通风处。当熟单体凝固不能在模中流动时,将需要包埋的标本小心放在模具中合适位置,并在标本上首先抹上少量熟单体,以便粘在原来的单体上,同时将标本的名称和制作时间用碳素墨汁写在玻璃纸上,再满一滴熟单体粘放在模具内。注意及时整理,植物标本包埋前还要进行保色处理,干燥。放置1天左右,等标本和标签都已粘定在模具上时,再倒入熟单体,达到模具容积的1/2,等凝固后,再倒入熟单体(在标本包埋过程中要注意排除气泡,如果产生气泡,可用针插入气泡内排气),直到完全淹没标本为止。一般倒3~4次便可包埋完毕。让其逐渐硬化,这时可将包埋好标本的模具置于室内防尘通风外,待单体完全硬化后即可脱模使用。一般夏季7天,冬季30天即可脱膜使用。如用烘箱干燥,4~7天即可脱模。最后将制作好的标本进行整理装盒保存。
在制备生单体时,要注意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否则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制备生单体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温度(30℃、90℃),必须精确无误的在达到这两个温度时加入药品,否则单体不够透明、凝固性不好等等;生单体制作好后,必须密封保存,否则空气中水分进入后,变得不透明,不能使用;熟单体最后现配现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产生气泡;标本必须干才能进行包埋,否则会雾朦朦的不够透明;包埋标本时,标本不能漂浮在表面,必须被盖住;全部完工后,要注意保存中尽量避免灰尘使其变得不透明等等。用尿醛树脂包埋植物标本,由于还不能很好的保存植物原有的色彩,需要进一步探索。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黔教高发[2012]426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微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院政发[2011]04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院教发{2011}5号
参考文献:
[1]杨永红.尿醛树脂包埋昆虫标本的3点关键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3):,35~36
[2]袁波,莫怡琴.植物病虫标本保存的新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7,1884
[3]王林瑶,张广厚.昆虫标本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肖方.野生动植物标本制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