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要做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引导者

作者: 路明

摘 要:新闻媒体要做“正能量”传播的引导者,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坚决打击虚假报道、新闻敲诈等不良行为。

关键词:新闻媒体; 正能量; 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67-001

一、引言

“正能量”三个字,像“给力”、“HOLD住”等流行语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象征符号,表达着人们内心对正义的力量、对美好未来、积极人生的强烈渴望和期盼。新闻媒体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因此,如何引领社会舆论,正确认识我们社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营造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激发社会“正能量”,这是我们新闻媒体当前勇于担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宣传任务。

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扬时代主旋律,在多元化的时代凝聚社会共识

在社会大转型的时期,新闻媒体尤其要切实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自觉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面对热难点问题、重大突发性事件,要主动跟进,第一时间发声,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的立场,引导人们了解真相,正确认识事实真相,让传言、谣言没有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要大力挖掘报道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多报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多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创造精神,把焦点对准群众,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鼓舞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提升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的社会引导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重要原则。只有明白了这一指导思想,就搞清了什么是社会“正能量”,该如何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基层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新闻事业和党的其他事业一样,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新闻媒体要成为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引导者,就必须大力提升舆论的引导力。首先,要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以主题策划、栏目设置及版面创意等为载体,鼓励记者编辑走出编辑部,跳出文山会海,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新变化,挖掘新典型,总结新经验。其次,要做好新闻报道权威性与可读性结合、指导性与服务性结合、普遍性与针对性结合。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要通过主题策划,发消息,从观众角度提炼重点,进行深度剖析,同时提炼出主题,找出鲜活的新闻事例,在可亲可近可观可读中,让观众入眼入脑入心;在报道形式上,要叙述加评论或者相关新闻衔接,延展信息量,新颖活泼,开拓思维。在重大新闻上不失语、不缺位、不误导。既要放眼世界,满足人民群众对各方面信息的需要,又要拉近每条新闻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人民群众对电视新闻的亲近感。要通过践行“三贴近”原则,切实改变编辑记者漂浮的工作作风,摆正位子,放下身子,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大街小巷,体验群众的生活,以丰富生动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表达群众的利益和精神诉求,让新闻媒体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的喉舌。

四、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度”,扩大“正能量”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不是对我们目前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而是要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舆论监督观。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更是新闻记者的一种神圣职责。新闻媒体不同于其他娱乐频道、生活频道,其公信力、权威性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监督性报道既要把好“量”的度,还要把好“质”的度,也就是批评性稿件在篇数上要有一个度,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批评监督和法治类事件新闻不能太过集中,在批评性报道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个体真实,又要把握好整体真实;既要依理守法,更要注重报道的社会效果。要让反映社会生活的“正能量”新闻在新闻媒体上唱主角。

对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群体事件、对民族宗教问题、对事关政府形象、对有可能影响到全局整体性工作的个别问题、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等等都要慎重处理,绝不能因为一起报道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局,或者引起局部性的社会恐慌。同时,对一些色情、暴力类法治新闻报道要杜绝过分的细节描写,不过分地渲染、描写案情过程。对娱乐类新闻的报道向媚俗、低俗、庸俗说不,不炒作明星花边新闻,反映高尚、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和文艺作品。

五、加强学习教育,锻造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新闻工作者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教育引导的质量和水平。“打铁先要本身硬”,要传播引导“正能量”,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当前,由于社会多元化思维的影响,新闻工作者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的丑恶现象,个别不良记者到基层吃、拿、卡、要,严重败坏了新闻工作人员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媒体要做“正能量”传播的引导者,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坚决打击虚假报道、新闻敲诈等不良行为。

首先,要加强党性观念教育,用好党和人民给予的话语优先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是记者或编辑个人的媒体,它不是谋利的工具,它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平台和载体。我们新闻单位要经常性的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学习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公正无私,明辨是非,做一个社会良知的守护者,把传播社会“正能量”当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今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平时不坚持学习,就难以掌握新本领、应对新问题。新闻记者要以开放的思维探寻学习门径,坚持在学习中掌握情况,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分析问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使学习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论素养、专业能力、知识结构与职业要求相称,与时代发展同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