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心理教育中学生性格教育的探讨
作者: 孙海燕摘 要: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班级心理教育; 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3-001
从近几年的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外校园中,暴力案件,弃学出走,为学习、恋爱而自杀,盲目追歌、影星现象逐年增多,其中事件主角存在性格缺陷的比例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最近几年校园发生的凶杀案中行凶者存在性格缺陷就有多例,如2009年11月的吉林农大学生因打呼噜视频被传网上将同学杀死;2011年5月4日早晨7时许,河南省长垣县一所民办初中长城中学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两名初中一年级男生因不想还钱将另一同班男生用锤子打死。这些案件的主角都是在校学生,都正在接受着我们教育者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呢?分析这些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性格的培养,造成学生性格教育的缺失。
一、性格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即性格,是在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性格形成首先受生物因素的影响。二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作用巨大。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三是主观心理因素,即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外,主观心理因素也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不是有了心理教育就一定有了性格教育,我们德育工作者要针对性地从环境和主观心理等方面开展学生性格教育。
二.性格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1.良好的性格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性素质
人的性格与人的思想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格与品德具有相似的结构统一在一个人完整的个性之中。因此,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是形成优良品德和世界观的基础,有些性格表现,如爱祖国,爱人民,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等就是优良品德的组成部分;有些性格则更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必要条件,如坚强,勇敢,正直,朴素,为他人着想等。而一些不良的性格,如好逸恶劳,怯燸自卑,狂妄自大,残忍暴虐,自私自利,悲观厌世等,就是不良品德形成的基础。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优良品德的心理基础,要想成功地进行班级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素质,必须加强学生的性格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将促进学生的智性素质
性格作为一个人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它必将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包括他的学习之中。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曾对于从教的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就对待学习的态度,生活中的困难,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如何对待失败与成功,如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等方面请他们做选择或回答。根据统计的结果与他们的入学成绩和期中期末的成绩作比较与分析,超过80%以上的成绩优异或进步较大的学生都有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克服生活的困难,处理同学间的关系都有较为妥当的方法;而几乎所有的成绩不理想或退步明显的同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缺陷,或自卑多疑,狭隘妒忌,悲观冲动,精力分散。结果表明,只有拥有良好性格的学生,学习的精力才能集中,目标才能明确,学习成绩才会优异。
三、如何开展性格教育
1.科学调查,了解学生性格元素
了解学生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是综合研究法和自然实验法。所谓综合研究法就是综合使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和个案调查等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某个学生日常或历史的材料,然后经过分折、抽象,找出贯穿于他的态度和言行中的本质特点或共同倾向。而自然实验法,就是主动地创设某种情境或采取某种教育措施去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行动表现,以判断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条件的方法。如我曾经设计一个“发宣传单”的实验,要求班上的每个同学把“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宣传单”发到社区各个事业单位去,我在他们后面观察。结果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去了,有的边走边发牢骚,有的发到了每个办公室,有的扔在了门卫,更有的扔进了垃圾箱。等他们回来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些优秀推销员创业的故事,要求未完成的同学去继续完成,完成的同学变多了,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于是我就了解我班学生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机智,有的犹豫没有主见,有的胆怯不敢社交。不同的性格元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和测试。
2.针对性格共性问题,进行培养和塑造
对于班集体中大部分学生性格缺陷中共性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塑造。第一,做好校园、班级文化的建设,提升学生性格认知水平。第二,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创设健康和谐的集体环境,引导形成优良的集体性格氛围。第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一个人,偶尔心情不好,不致影响性格;若长期心情不好,对性格就有影响了。所以,要告诉学生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凭进取心去适应环境。
3.针对学生个性性格缺陷,对症治疗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缺陷,如何培养就要对症下药。一般做法是:第一,摸清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控制需要培养的性格品质。第二,结合学生日常在学习或纪律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如不守纪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理解纪律的意义与要求,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上的散漫、任性、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一时的或长期的不守纪律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力求找到主要原因。如果问题的造成主要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教育是思想领域的斗争、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讲求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加强学生的性格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对于班级心理教育,乃至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