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上的小幼衔接

作者: 唐志娟

摘 要:小学课堂上的一些常规教育手段也不完全适合这些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学的孩子们似乎还十分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形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始思索,能不能从我们的音乐课入手,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做到实处,让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过渡期,渐渐适应我们的小学教育呢。

关键词:环境; 节奏;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56-001

近年来,我连续担任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这与过去从事高年级音乐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完全不同。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室是很漂亮的,处处都充满了温馨。小学的课堂相比起来就要生硬许多,讲台、教鞭、黑板,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从而孩子就会显得很紧张。音乐教室就不一样了,有钢琴,这点和幼儿园是相同的,另外,我还找了大量的卡通图片贴在一面墙上,另一面墙贴着一张朗朗演奏的照片。彩色的阶梯,背景是各样的音乐符号。教室的一排玻璃橱中,有一个是空着的。那是我让孩子们收纳自己音乐课成果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既感到熟悉,又充满着新鲜。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幼儿园没有单纯的音乐课,都是以综合课的形式出现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都是以感受音乐情绪为主,不需要接受规范的乐理知识的教育。而小学教育中音乐课已被列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它是一门学、唱、玩、创的教学,教学内容相当的丰富,每节课都有重点。大量的幼儿在过渡到小学新的唱游教学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但往往也表现出没有聆听的好习惯,坐不住,创作经验缺乏,声音缺乏美感等等,于是,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喜欢,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

一、让节奏弥漫在教室里

节奏在音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做自我介绍,他们往往站起来就说,这时候,我说:“请小朋友们听听老师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一边拍着手,一边说我是|吴老师|。学生们立刻就活跃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拍起来,我看气氛不错了就说:“请小朋友按照小组来开火车,向全班小朋友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孩子们立刻动起来,少数节奏不太准确的孩子在大家的帮助和示范下很快就掌握了音乐课的“特殊”说话方式。

二、唱游,让学生和老师零距离

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对于学生来说,总是一个难点。如果学生在每次学习时总是感到很困难,总是碰壁,再有趣的内容也会觉得厌倦。那么老师要做到的是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刚进学校的小学生,总是希望老师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领着他们玩耍,陪着他们聆听音乐与故事。这时候,唱游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边玩边学,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了,同时也拉近了和老师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这就是小学的音乐课,一点也不难,一点也不烦。

例如我在教授《大鹿》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编故事,之后,老师总结出故事里的主要角色是大鹿和小兔子。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歌曲,A段有8小节构成,B段有8小节构成,只是需要重复。这些生硬的乐理知识和学生是讲不通的,于是,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把学生分成2个小组,一组扮演大鹿,一组扮演小兔子。听到老师相应的琴声,小朋友再跳出来表演。几个回合下来,孩子们已经完全熟悉了歌曲旋律的节奏了,这时候把要求再提高一些,要求大鹿走的时候用脚跟着音乐踏,边踏边唱,而小兔子则跟着节奏小碎步跳,边跳边唱。这样一来,歌曲的情绪、节奏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这时候,老师再请大家说说,先是哪个小动物唱,唱了几句,后来谁出来了,唱了几遍?一个歌曲结构的问题轻松地解决了,而孩子们依旧沉浸在大鹿那个欢乐的童话世界。

三、在活动中享受音乐创造

6、7岁的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画画,做小制作之类的。在幼儿园里,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其实,这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帮助。到了小学,我们的孩子多数时间都在听老师讲课,要么就是做作业,这让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烦。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让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创造呢?教室里,为孩子们预留了一个橱,那是展示他们成果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了。

例如我在教《小树叶》这首歌的第二课时的时候,带领学生事先在操场上看了秋天的景象,并拣了许多的落叶,带上自己的剪刀、水彩笔等工具,来到音乐教室。当时学生们都很兴奋,他们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课上,当我播放《小树叶》这首歌时,并让大家拿着自己采集到的树叶唱歌,我觉得他们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唱完之后,我让孩子们拿出手中的工具,动动脑筋,自己制作一副树叶画,大家开心极了。当拿到学生的作品时,我自己为他们的奇思妙想所震惊!用树叶做的小金鱼、机器人、小朋友放风筝等等跃然纸上,最后,大家都和我一样,觉得在音乐课上,我们也找到了秋天。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创造发明和发现。”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音乐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多动、多唱、多创造,使学生很愉快地渡过40分钟。我想,这就是他们升入小学的真正状态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