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手工制作
作者: 庄蜜摘 要:幼儿手工制作是审美创造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的关键也是创造,而材料是幼儿发挥创造力的载体,是幼儿展示自我能力的道具,地方特色材料和废旧的材料都具有可塑性、开放性的特点,利用这些材料,既培养了幼儿的手工创造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乐趣。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 巧用地方特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08-001
怎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呢?下面我就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由于小班的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弱,通常只能随意的印画或者进行简单的粘贴。虽然他们也会简单的折纸,会用蜡笔画画,动作无法精细化。因此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揉、捏、贴,指导他们在我画好的纸上进行简单的创造粘贴,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如小班活动《美丽的桃花》,让幼儿帮光秃秃的桃树贴上漂亮的桃花,就是利用本土资源丝绵,将它染上颜色,通过幼儿的撕、揉、贴来完成的。
而当幼儿进入中班后,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创作意图,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还能用剪刀沿着给定的直线、曲线剪,他们可以使用铅笔及画笔设计图案、进行简单的粘贴拼图,进而全神贯注地实现自己的意愿。如中班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就是让幼儿利用本土资源螃蟹壳,在螃蟹壳上再创作,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粘贴,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头像。
大班的幼儿脑结构比较成熟,手腕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不断发展,精细动作机能也有较大的提高,能灵活的控制手指和手腕。幼儿已不能满足于制作简单的物体形象,希望能够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们喜欢的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如大班地方特色课程《稻草鱼》,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把鱼儿弯成各种形状,并用金丝线固定鱼身。再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和双面胶设计鱼儿身上的花纹。
二、收集各种地方特色的材料
手工创作材料多种多样,首先可以收集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稻草、花、昆虫、种子、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还可收集一些空瓶、盖子、空罐、纸箱、蛋壳、毛线等废弃材料,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造的兴趣。教师应带孩子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
其次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活动材料,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如我园多年来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农村地方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幼儿手工的材料。举行的“家长朋友来助教活动”,每班参与的原则,活动的开展是请班级里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会制作稻草工艺品的,传授我们这些老师和小朋友制作的方法,家长朋友来助教活动是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小朋友和老师与家长共同制作了稻草恐龙、稻草房子、稻草扫把等等漂亮的工艺品。开展此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增强了小朋友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三、设计新颖有创造性的活动
1.活动材料的新颖性
幼儿园的幼儿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兴趣。材料是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投放好活动材料与幼儿活动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班活动“贝壳孔雀”中,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可以提问:“猜一猜我们今天要用贝壳来做什么呢?”幼儿的说法五花八门的,可以做花,做蝴蝶呀,从而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和愿望。于是,我再引导幼儿用贝壳作成孔雀,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制作。
2.教案设计的新颖性
怎么样设计教案具有新颖性又不落俗套呢?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同样,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材料的投放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大班幼儿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而小班幼儿呢?他们具有好模仿的特点,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前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小班年龄阶段,我们则应投放多数量少品种的材料,以免游戏时产生争夺现象;而大班呢?我们则投放多品种少数量的材料。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都要给孩子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空间,使幼儿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3.评价环节的新颖性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家对儿童所作的心理测验也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的减退。特别是小班幼儿,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小班孩子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因此,老师可手把手地教孩子,不能轻易下结论:“你怎么这么笨?”“你真傻。”这都会打消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应该让表扬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进行手工活动。
四、发挥幼儿积极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让他们大胆、自由、主动的参与活动。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参与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顺利,在活动材料上需要精心选择,加以琢磨、思考。在活动时,要让幼儿有选择的权利和创作的时间,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创作,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和表达,如美丽的贝壳,是以贝壳为主体的活动,我们在认识了贝壳,欣赏了许多贝壳作品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做出选择,运用不同的材料,橡皮泥、毛线,彩纸,运用了不同创作的方式,采用了不同的造型,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幼儿快乐的进行手工活动。
手工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示范例去“标准化”幼儿,应让幼儿自己去摸索和发现制作的技能、技巧和意念。无论幼儿的作品多不理想,教师都应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欣赏,并给予适时的帮助,尽量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制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