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作者: 钱学琴摘 要:目前农村幼儿园课程普遍采用主题性的教学模式,集体式教学和区域游戏互相渗透,而区域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关键词:幼儿; 区域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10-001
我们必须要很好地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确立与区域游戏活动相关的主题,尽量减少班级集体教学
一开学我园要求每个老师明确一个学期自己班级可以预设几个主题,一个主题下面开哪些集体活动?哪些集体活动的内容,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完成,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将区域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减少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
如四月份小班开展《春天真美丽》这个主题,教师注重于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如区域之间的花朵隔断;生活区的纽扣树;益智区的小花园、种花;科学区的找花心,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不断完善游戏情节,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丰富带宝宝去春游、去田野参观等情节,还投放一些春天的花草、动物图片或实物,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中班《春天》的主题,教师在建构区设置了“春天的公园”,投放了各种用于构造的材料:清水积木、大小不同的纸盒、易拉罐等;在阅读吧提供“春天的秘密”诗歌图谱,让幼儿边摆弄图谱边讲述诗歌;在创意坊美术区里,则以“春天的花草”和“春天的小动物”为主要内容,幼儿可以结合图示折一折瓢虫、郁金香、小猫,用橡皮泥捏一捏蘑菇、小乌龟、小鱼,在“百宝箱”中选择喜欢的材料,做一做小风筝、蝴蝶等,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自主游戏、自由创造,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营造与区域游戏活动融合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幼儿游戏的环境和游戏活动息息相关,创设丰富的、温馨的游戏环境,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1.巧妙利用墙饰情景
老师可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走廊等空间,将游戏材料进行巧妙地呈现。如小班生活区的“纽扣树”和科学区用各种大小不同瓶口的塑料瓶做成的“花园”都可以直接布置在墙面上,这样教室里一面单调的墙就变成了美丽的“树林”和“花园”,孩子进入区域游戏时,只要在此处铺上地垫,幼儿就可以直接坐地垫上,在墙面上游戏。
2.合理设置游戏情景
如生活区的穿线游戏对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很有帮助,但以前的穿线游戏幼儿没穿几下就不愿意玩了,于是教师利用废旧的莫斯利安牛奶盒,做成一个没有门的小房子,里面摆上一只猛兽,幼儿利用穿线游戏给这个小房子装上栅栏,猛兽就出不来了。由于有了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幼儿都抢着来玩这个游戏。还比如在娃娃家的墙面上,教师利用展板布置成一栋栋的楼房,贴上幼儿带来的“全家福”,让幼儿有一种家的感觉,使幼儿能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游戏。
3.规则建立融于情境
每个年级开展区域游戏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包括班级设置区域的数量以及每个区域设定的人数,都可以蕴含在环境中。如在建构区,老师还利用废旧纸盒做成停车场固定在建构区的墙面上,幼儿游戏结束时,可将小车停在里面,丰富了游戏内容,又便于幼儿取放游戏材料,孩子们非常喜欢。如在“超市”的游戏中,老师将“超市”的一面墙设计成一栋楼房的形状,每一间房做成可插超市任务卡片的小袋子,既创设了超市的游戏情境,又解决了任务卡的摆放问题。
三、投放与区域游戏活动有关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层次需要
材料的提供要富有挑战性和层次性。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提供上要层层递进,既要符合幼儿现有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挑战。如在生活区喂老虎的游戏中,老师提供给幼儿三种小老虎要吃的“糖果”来帮助它们练习用筷子的技能。三种糖果分别是:方方的塑料做的方糖果、定型粘土做的圆圆大大的糖果、纸团捏起的小糖果,幼儿可以尝试从最好夹的方糖果开始,逐一提升难度,慢慢挑战。还比如在角色区的“西点屋”游戏中,“西点屋”提供了两种做点心的游戏材料,一种是用魔术贴和泡沫板及布做成的各种方方、圆圆的大蛋糕,幼儿可以在上面粘上装有魔术贴的塑料水果,设计各种造型的水果蛋糕,由于使用的是魔术贴,幼儿操作简便,很容易成功。还有一种是提供橡皮泥及几种简单点心或水果的操作图,泥工构造能力强的幼儿则更愿意在这里按照图示,用橡皮泥制作点心摆放在彩色点心盘里,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创造与区域游戏活动相应的特色,巧妙融入班级本土文化
年龄越小,就应越多地以自发自主游戏的方式体验直接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过渡到以实现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主的学习活动,以至从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期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龄期。如小班游戏中角色游戏的内容偏多点,益智区和生活区的内容安排在娃娃家中进行;中班游戏中阅读和艺术表现的内容可偏多点;大班则重在数学、科学探究类的活动。
我园每个年级成立了这样的几个相同的区域: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表演区等。但每个区域投放的材料是可以不一样的。如小班“春天真美丽”的主题中,小三班生活区有:系丝巾、穿鞋带、小熊穿衣、袜子配对、编织衣服、包糖果;而小二班的生活区:喂小动物、纽扣树、关注小动物、编织衣服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既能考虑到班级幼儿的原有水平,也能根据各班幼儿的兴趣及家长资源等等。
各班还可以根据家乡资源特色,预留1-2周时间进行生成性园本主题的开发。如中四班围绕家乡特产“青团子”、中三班围绕“农家茶”、中二班围绕“AB服饰”、中一班围绕“阳澄湖大闸蟹”等,首先创设“家乡特色”一条街的区域活动,其次围绕家乡资源开发相关的班级课程,如中四班围绕“寻找青草、参观百年老店文魁斋、实践做团子,买卖青团子”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班级课程。
游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创造,使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也一样能实现所有的游戏梦想,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