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钱美亚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没有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缺乏科学的培养方式。因此,深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改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成为了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方向。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5-002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和国家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因而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当前的学生教育中,政府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需要正确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这一命题进行探讨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教学工作的展开变得事半功倍,在增加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为了营造初中思想品德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应当做到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沟通良好、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建立;第二,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改变以往的强硬姿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更多的体现,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主人翁”的感觉,减少对课堂的排斥心理。

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要梳理好情绪状态,在课堂开始之前要以轻松、响亮的语言和学生互相问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传达出来的活泼、轻松的情绪。在课堂进行中,教师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应用诸如“大家听说过……”“大家想不想知道……”“谁来回答一下……”“回答得非常好,很有想法……”等语言对学生进行适时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感,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出轻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

2.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能让学生产生深刻记忆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独立、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案例的选择务必要结合课堂内容,选择和课堂实际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案例;第二,教师在将案例展开后,切忌直接对案例进行解释,而应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分析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再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最终找到问题的正解。

例如在教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举出最近发生的大学生因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的新闻事件,让学生讨论大学生这种英勇救人却牺牲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请几个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观点做出解释。然后,教师合理设置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如“为什么要救人”、“救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救人应当怎样具体实施”、“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否值得提倡”等,通过问题的层层讨论,最后引出结论:“大学生救人应当建立在自己有足够的救人能力的基础上,并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科学的方式,切忌盲目救人而失去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讨论、问题解答、得出结论,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充分锻炼。

3.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进行组织,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第一,充分应用当前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电视等,让一些生硬的教学内容以图片、PPT、食品、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强迫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学方法变得丰富、富有趣味性;第三,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相关案例,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案例的分析当中,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邀请学生进行分析探讨。知识生活化、思考自主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事半功倍。

例如在进行“公民合法权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举出最近发生的一个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案例,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包括被侵权公民、法官、审判长、审判员、警察等,组建一个临时的法庭,对该案件进行模拟裁决和宣判,让学生自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案例中的情况,并由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案例中所体现出的课本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在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重视扎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实践性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走出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感悟、验证、实践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周边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或时政小论文,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培养了学生生活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使学生产生创新思考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才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确切需要。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培养,一方面,应当而且必须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化“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化“学生被动”为“学生自主”,应用科学的、符合时代特质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应当重视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改进和革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和革新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地、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思考和自主分析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好习惯,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相信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取得更好、更深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廷芬.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才智,2011,25:137

[2]朱英表.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1:98-100

[3]陈雅珉.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2,08:74

[4]翁财场.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3,21:222

[5]陈昌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