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自己
作者: 孙建发摘 要:开学初期,学生写作主要是命题作文,由于规定题目和文体,自由性不大,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没有写出来出色的作文。第三单元教学开始后,我的教学重点转向了话题作文的训练。这一单元是“至爱亲情”,一个背影,融入了浓浓的父爱;甜甜的泥土,饱含着和暖的阳光;人琴俱亡,展示了兄弟的手足深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挚爱……
关键词:素材; 激发;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38-001
我作文训练的重点是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亲情、友情等。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学生显然不太适应,反映出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素材的缺乏和情感虚假,文章往往淡而无味。
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广开渠道,用心去体验亲情、同学情、师生情。利用行动去感悟,去激发。我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半个月回去一次,平时与父母交流很少。国庆放假前,我只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话音刚落,并没有我意料之中的哗然,有的只是惊愕和思索……
如何选择以“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为切入点呢?其原因有五:
1.说“爸爸、妈妈,我爱你”,简单易行,学生无需学习,人人都可以做到;2.学生平时只接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却从未感受过,从未表达过对爸爸、妈妈的爱;3.“说爱你”可让学生反思过去,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4.“说爱你”,可能让平时对爸爸、妈妈粗声粗气的孩子遇到些许“心理障碍”,这也是对他们意志品质的考验;5.让学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国庆假结束了。第一堂语文课,我迫不及待地布置学生作文:以这次作业为话题作文。
作文交上来了,我发现,全班62名学生有23人说了“爸爸、妈妈,我爱你”,还有39人没有说。
学生们的作文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情真意切。
爱就一个字
“妈妈听后,眼睛红了,抱住我说:‘儿子,我也爱你。’”冯亮是这样写的:“妈妈上夜班回来,已是筋疲力尽。在她吃早饭时,我走过去,轻轻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冯亮《妈妈,我爱你》)
“走进屋子,看见爸爸正在收拾房间,‘爸,我……’,话到嘴边却哽住了,想起了离开我妈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不争气地淌了出来。”……(吴海祥《勇敢的心》)
“躺在床上,黑暗中我搂住妈妈,小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好久没说话,我知道她没睡着”……(赵婧煜《和妈妈同床》)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我的心狂跳起来,我恨自己:爸爸妈妈为你吃了那么多苦,你却连一句话都不能对他们说。终于,我张了张嘴:‘爸爸、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都奇怪地看着我,我赶紧说:‘你们平常在家太苦了,我……”(陈亚玉《爱,就一个字》)
“妈妈忙得汗流满面,一切收拾妥当,我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在跨上自行车的一刹那:‘妈妈,我爱你’,说完我飞也似的逃走了,留下了怔怔的妈妈。”……(徐园园《周末》)
爱你在心口难言
“其实爱一个人并不需要亲口说出来,只要彼此知道对方爱着自己就行了。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那么沉默也能证明爱。”钱晓航同学通过这次作业对爱有了深刻的理解。(钱晓航《沉默的爱》)
“我暗暗地问自己:说一句‘我爱你’就这样难吗?我真爱爸爸、妈妈吗?”家境贫寒的王志娟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以前总是埋怨自己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事实上我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家。’”(王志娟《感受我的家》)
“其实,说‘我爱你’太做作了、太矫情了、太形式化了,我大大咧咧,不会因为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就能和父母的感情增进多少。”——朱海卫《我看“说爱”》
“无论如何也开不了这个口,我只是在心里发誓: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买好多好吃的,更好地照顾他们。”——(丁佳佳《爱你在心口难开》)
“在棉田里摘烂棉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半天下来腰酸腿疼。但我心里却乐滋滋的。因为我在心里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我已默念了成千上万次:‘爸爸、妈妈,我爱你。’”季亚杰这个作业未完,却毫不后悔。(季亚杰《因为有爱》)
“想起来他一次次地对妈妈粗口大骂,一次次地对我随手摔打,一次次地滥赌烂醉,我心里就一个字‘恨’,妈妈,我爱你,爸爸,我恨你。”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同学在作文中充满了怨恨……(佚名《一生弄懂两个字》)
透过这些质朴,甚至是略带些语病的话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们在短暂的体验活动中萌生出了爱的情感,是诸多说教所无法比拟的,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们说与没说,心理体验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同学都十分重视这次作业,都在说与不说之间徘徊过,都细细地回味了几年来父母对自己的种种爱。从内心里重新感受了父母的爱。他们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
这种方式方法是我以前作文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采用过的,本次作文训练,证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很受学生欢迎。
农村初中条件差,信息又不灵,沉重的作业压得学生无暇顾及其它,更不用说品味生活了,而这一严酷的现实,对作文教学极为不利。很多学生作文时感到无从下笔,无情可发。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可想而知。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初中生来说,抒发感情,首先应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这就需要他们与亲人、朋友、老师去交流,去感悟与他们交往中的点点滴滴。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有诗道:“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无病呻吟,我们不妨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一定能写出动情的作文。
于是,我适时引导学生们:你们第一次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就说出了这么多的欢乐和幸福,你们愿意继续“说”下去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愿意,我就顺势启发学生:你们愿意用心和别人交流吗?并以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些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们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明白了老师的辛苦,明白了同学之间的纯真。他们自己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学生们的写作情感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体验、感悟和感动中不断发展、深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