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法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

作者: 罗凌霞

运用思维导图法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0

摘 要:思维导图法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特征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接着简要分析了《气压带和风带》这节内容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如何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反思提高思维导图法在规律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法; 高中自然地理规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36-002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和灵感的产生,应用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有利于减少时间,提升效率。认识并研究思维导图,探索和运用其在教学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对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它是使用线条、词汇和图像等,把信息从一个中心开始向四周发散,变成易于识记的具有明艳色彩和高度组织性的图画[1]。

思维导图常表现为树状结构或鱼骨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中心图形反映了主题;(2)作为主干的分支从中心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词或者符号构成,分支上可以继续拓展开来[2]。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帮助教师完成系统的教学设计。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理清思维的脉络,快速找到知识的重点和层次,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强化记忆。而且学生在日常梳理知识时,当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去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发现自己头脑中存在一些错误或者不完整的主题分支,并对其进行修正,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所以说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全书的教学设计作为中心,然后把各个章和节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主干和分支,按照一定的关系汇总起来。这样可以将零散的教案、课件等资源组建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资料库,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有利于形成系统的思维习惯,可以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以《气压带和风带》为例,运用思维导图法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

(一)《气压带和风带》内容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而高中地理《必修1》涵盖了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内容,从课程的设计上看,虽然知识的系统性和难度都有所减弱,但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都体现了课程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从内容选取上看,选择的自然地理知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对自然地理规律形成过程和原因的理解,可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需求,突出了对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本节内容不仅是对本章第一节中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应用,又是研究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运用思维导图法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

自然地理规律是在某种条件下,自然地理现象或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演变规律和分布规律两类[3]。自然地理演变规律反映了自然地理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昼夜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而自然地理分布规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布规律,包括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世界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布规律等。

自然地理规律在高中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年高考试题的考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地理规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与原因,还要达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标。

1.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1)课前预习。为了便于上课时认真听讲,首先让学生记下在预习过程中引起思维障碍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规律中的关键词,在理清关键词之间关系后,尝试利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2)课堂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表述地理规律的形成,并阐明规律的地理意义。对学生存在较多疑问的地方要深入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规律。

(3)知识体系构建。在完成一个地理规律的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选取出几张学生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分析所得的结论对其进行比较、讨论和完善,最终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

(4)学以致用。为了使学生在学完后能够熟练地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和所学地理规律紧密联系的典型例题,并找出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检测和评价。为了强化学习结果,应当通过设计课堂或者课后的习题检测,或者在教师分析后,学生立刻采用思维导图重构地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检测成绩或者绘图,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2.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的案例

下面以《气压带和风带》教学为例,探讨在地理规律课堂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图1和图2分别是这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思维导图。课前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理清教学思路;课中教师利用教学过程思维导图,引导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课后教师还可通过这两个思维导图,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展示课前绘制的“大气环流”思维导图(如图3)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相对照,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三、在反思中提高思维导图对地理规律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若能经常反思,可以认识到自我发展的局限,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所谓教学相长,若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规律教学时,教师能经常和学生交流,就能获得学生关于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教师的教学设计相对照,有利于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易桂芳.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 孤苦 执著 独特 傲人
下一篇: 感动自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