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作者: 李书芳摘 要: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情感的培养,情感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4-001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
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时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从多方面反映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之情,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集道德、人情、风景美于一体,几乎每篇都涉及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爱如茉莉》等这类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时,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
1.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云房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房子形状、颜色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云房子,让学生猜猜那是什么房子,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那些美丽的房子全都是小鸟们造出来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
2.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3.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是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三、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将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情有所动”,将其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动之以情呢?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质疑问难、追求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谓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进入临战状态,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题目的设置者达成一种契合,而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问题意识及习惯,面对阅读对象的“陌生”,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阻滞了思维活动,处理起问题来当然会生涩。
2.引导学生美读课文
教学《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课的二、三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尝试画丹顶鹤,并且分组交流说说“你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的?”接着出示课件,请学生找到“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并把它们美的姿态读出来。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比赛读。在这一环节中,依旧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以画促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着以说促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后的美读课文,更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3.营造快乐阅读的情境
(1)引用名人名言故事。如:“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以此营造审问的阅读环境气氛。(2)注重小组阅读交流。开展小组阅读审问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诚如萧伯纳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3)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及学生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把握情感教育这一功能,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