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性表演游戏指导策略之我见

作者: 薄中英

摘 要:融合性表演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表演为基点,且以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为目标的游戏课程。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并不是盲目地介入,而是适时介入,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本文分析了融合性表演游戏中老师介入指导的若干策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关键词:融合性; 多元智能;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87-001

融合性表演游戏中注重对幼儿智能和兴趣的引导,这与教师的介入指导分不开,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而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并非与老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比。老师不应该盲目介入幼儿游戏,而是要适时介入,现对自己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做一些提炼,见解一二。

一、善于观察,启示鼓励

老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老师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老师能准确地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老师不应急于将自己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老师要安于做“旁观者”,在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刚开始玩游戏,要观察孩子能否被游戏所吸引,正确地使用材料,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了,经验更为丰富了,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不断地有闪光点,老师此时的观察重点就是捕捉闪光点。例如小班孩子喜欢将表演游戏的内容融入到角色游戏中玩,在尝试表演游戏《拔萝卜》后,孩子对萝卜的的喜欢欲罢不能。面对着游戏区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嘴里不停地念叨“:妈妈快来、妈妈快来,我们炒萝卜给宝宝吃吧……”作为老师,我们没有马上对孩子的游戏进行干预,而是将观察重点放在让孩子充分自由地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观察就落在对孩子已有的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们各自的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我们班级角色游戏的主题,从而使游戏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二、把握年龄,提供空间

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形式,儿童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的、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映在游戏中;儿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经熟悉的各种事物综合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但是由于年龄所限,小班孩子在融合性表演游戏中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尤其在表演游戏开展初期,孩子对如何分配角色、如何进行表演等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因此,老师不仅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所及出发,把握游戏中的闪光点,及时地提供支持游戏发展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的环境,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如在《拔萝卜》表演游戏的后期,生活游戏区的小衣服成了小演员的新装;餐厅的头巾被用来做老奶奶的头巾……幼儿在活动中充满了快乐。

三、建构经验,搭建桥梁

材料提供了,环境创设了,老师并非大功告成了,还要注意幼儿在材料的使用和新的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建构幼儿经验与老师预设之间的桥梁。例如当大舞台有了“点歌台”后,“演员们”表演时又想出用矿泉水瓶做站着的“话筒”。这一新点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睐,相继仿效。但是,几天后热情很快消失了。老师经过观察发现,原来这种“话筒”极易被碰落,“安装”也不方便。分析得出,由于操作不便,幼儿丧失兴趣,材料是干扰和影响游戏发展的因素。于是,我们在游戏中生成了用什么方法将“话筒”固定住方便孩子使用。老师和几个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成立了“物业维修公司”,开始在大舞台进行研究,老师从中预设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尝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幼儿陷入困境时,需要老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游戏中不断地推动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在融合性表演游戏中老师的介入与适时的指导,在实践的操作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每个班级孩子的智能情况不同,每个老师对“适时”的理解也不同,对介入的尺度把握更难以掌握,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及时地调整,才能逐渐选择适合的方法和策略。但多给予孩子发挥的空间,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地调整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四、具体指导,智能凸显

老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指导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一)语言指导

1.发问与提示。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扮演谁?”等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自主的分配角色,做出明确的选择。

2.鼓励与赞扬。主要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老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老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老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动作示范。表演游戏由于有出场先后顺序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老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表演的要领,如表演游戏《三只小猪》,老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老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融合性表演游戏中老师适宜的指导策略,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谈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结合[J]科学大众

[2]张晚枫.让游戏奏响和谐之音:浅析角色游戏与其他区域活动的融合[J]家庭与家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