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渗透 激发兴趣
作者: 林梦璐摘 要: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激发兴趣,笔者从“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将数学与游戏紧密结合、将数学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注重生活、游戏各领域的融合渗透,从而培养小班幼儿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 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9-001
小班幼儿尚处在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数学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因此在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注重生活、游戏、各领域的融合渗透,将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的。因此要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供丰富和相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但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满足不同水平的孩子
其一,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数量在5以内。其二,应注重材料的高、中、低三个水平,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按颜色分类”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3组图片和颜色标记:①颜色不同,大小、形状均相同;②颜色、大小均不同,形状相同;③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在这三组材料中,后一组均比前一组难一些,这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的。
2.材料要生动形象,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的材料,能较好的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小班幼儿在体验物体空间关系时,我制作了各种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小动物拼图,有小鸭、小猪、小猫等,并穿插一些游戏情节——小动物图片被弄坏了,请小朋友帮他们拼好,激发幼儿正确地将图片摆放在不同位置,构成一个动物整体,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幼儿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有关知识。
3.材料要围绕目标,重点突出
围绕目标提供材料,保证材料在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目标与材料达成一致,才能帮助幼儿更好、更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我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兔子和萝卜、青菜等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给兔子喂食的过程中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
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使得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二、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吃饼干的时候,我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幼儿关注的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吃水果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看一看水果是什么形状的,并比较大小。在喝水和盥洗这个环节,我们也可以渗透数学,利用茶杯箱里的杯子和毛巾架上的毛巾可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而午睡时则可以引导幼儿数数有几张床、自己睡在第几张?床上有什么?床下有什么?诸如此类的生活环节,都可以融入数学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幼儿感知了数学的概念,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
三、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紧密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将数学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那么枯燥的数学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就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在学习“排序”的数学活动时,我设计了《给小刺猬串项链》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串出了多种规律排序的项链。在认识“上下、前后”活动中,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动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方位词。寓教于游戏之中,不仅能感性地获得数学知识,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学习机会。我们将数学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在其他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
《纲要》指出,各领域应有机的结合,所以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在体育活动中渗透
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地渗透数学内容。如在“拍皮球”的游戏中,我渗透了“1”、“许多”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在“小兔跳”的体育游戏中,我引导幼儿跳着去拔萝卜,并要求每人拔3个,渗透了3以内的数数。在“打败大灰狼”的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重的、轻的沙包分别打大灰狼,感知轻重的概念。
2.在语言活动中渗透
听故事、念儿歌都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倾听理解过程中,我们也能渗透数学内容,如故事《小熊的早餐》,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大小、长短和多少;在《小猫在哪里》的看图讲述中,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巩固认识前后、上下等。儿歌《五指歌》,可以让幼儿在儿歌中较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和数的顺序。
3.在艺术活动中渗透
数学活动同样也能渗透在艺术领域中,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无时不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拍手打节奏,从而巩固5以内的数数;请幼儿表演时则可以引导幼儿数数请了几个人,做了几次动作,这些都可以与数量相结合,真是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老师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能运用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萌发兴趣,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