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引领,共享“多元化”自我管理
作者: 王晓尉摘 要:本文从“棋之礼”、“棋之谣”、“棋之局”三方面对围棋文化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开展阐述,真正让幼儿在围棋纵横交错间,凸显自我管理的小主人意识。
关键词:围棋文化; 自我管理; 礼仪; 童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15-001
围棋是中国文化、哲学、艺术、智慧的伟大结晶,围棋的每一处美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我们塘桥被誉为“围棋之乡”,我们更应把这种文化传承,让我们的幼儿爱上围棋、学好围棋,让幼儿在围棋文化中熏陶自己,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棋之礼”——加速幼儿对自我管理的心理适应
学棋的幼儿,不仅是要学围棋的技艺,更要在围棋活动中学做人,有围棋品格,方能体现琴棋书画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作用。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得到发言权,能自己决定、管理自己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应积极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
1.雅静相结合,围棋氛围浓。在每次的围棋课前,我们要求幼儿念围棋礼仪儿歌,将围棋的礼、品深深记在心里,掌握围棋之品格。班级环境中处处显示出围棋文化,将棋盘进行装饰,变成一朵朵向日葵,并在花心中贴上黑白棋子,形成了一个个围棋死活基本形,有“直三、曲三、方四、花五”等等。并将围棋儿歌进行装饰,并悬挂于梁上,如:双打吃,真奇妙,总有一个跑不掉,关门吃,和抱吃,关起门来捉强盗等等。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创设了一个围棋趣味浓厚的氛围,有时会配上古筝曲,让幼儿感受围棋的优雅,“静”字醒目地展现在幼儿眼中,让幼儿在优雅的环境中对局,幼儿们耳濡目染,感受围棋之礼,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幼儿们懂得了围棋之礼,品尝围棋之雅,潜移默化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变得优雅、安静。
2.人备一副棋,对弈中自律。在创设“围棋角”时我们能注重体现童趣、童真、棋趣、棋乐,将柴绳编织做成屋顶,对联贴于两旁立柱上,俨然成了古朴韵味的“棋艺轩”。在我们精心布置的围棋环境氛围下,小小棋盘能演绎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幼儿们觉得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虽然谁都不愿轻易服输,但“一招一式”都必须在遵守活动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谁都不能任意胡来。这就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自律能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棋之谣”——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自我意识
围棋童谣以其生活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唤醒幼儿去积极思维,能引发3——6岁幼儿的学习兴趣,是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选择围棋童谣,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双打吃、真奇妙,童谣“打吃”——“双打吃,真巧妙,总有一处逃不掉。抱吃枷吃关门吃,就像关窗抓小鸟。”这首童谣中,包含了4个知识点:双打吃、抱吃、枷吃、关门吃。当幼儿在对弈过程中,碰到了“打吃”的情况,就能利用童谣选择其中的一种,解决问题。
2.断和连、巧启迪。童谣“棋子的连接方法(断、连)”——“棋要连,断要补,团结友爱力量足。旁边没子拆飞跳,旁边有子长双虎。”这首童谣中,展示在幼儿面前的是几个策略,即A:棋的连接知识;B:选择拆、飞、跳方法的前提;C:选择双虎的前提。幼儿们在童谣的诵读中,语言智能得到了培育;在运用围棋童谣进行对弈的过程中,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幼儿们变得自主与自信,促进自我意识。
三、“棋之局”——让幼儿拥有自己的天空
三四岁的幼儿开始接触棋,但是,这个年龄的幼儿还是无法理解围棋的复杂规则,要让他们喜欢下棋,就要从兴趣入手,那就是——玩棋,在游戏中逐渐产生兴趣。在初学围棋的幼儿间,经常会出现争抢棋子、争先落子,并互不相让的现象。但学棋一段时间后,在围棋教练和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渐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逐渐学会了互让,学会了合作。
1.晓之以理——激发幼儿自我管理意识
幼儿都喜欢受到别人赞扬和鼓励,成人的肯定能建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一次次的表扬,一次次的胜利,使他们建立了优越感,下棋也变快了。现在的他们,做事变得有主见了,下棋时果断了许多,提高了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如我班的国臣小朋友,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一般,自控能力差,做事持久性很低,很少主动参与活动。自从接触围棋后,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改掉了做事毛躁的坏习惯,而且学会了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参加围棋兴趣班获奖后,班里的小朋友都称他“围棋高手”,国臣自信心逐渐增强,同伴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还会主动去指导不会下围棋的同伴。
2.导之以行——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行为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大人们的宠爱,直接导致幼儿的刁蛮任性,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赢得起,输不起。有些幼儿更是输了棋就大哭大闹,有时会蛮横地把对方没死的棋子提掉,有时不顾一切地摆上两三颗,更会把棋弄翻。针对这些幼儿,我们可以让他们做小裁判,像球场上一样有黄牌、红牌,如果多摆棋子,黄牌警告,如果弄乱棋子则红牌罚下。让他们在判罚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耍赖、摔棋是没有用的,他们自然而然会了解到围棋中的规则意识,并逐渐地去遵守、实践,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而言之,围棋充满了东方的智慧与文化,也只有这样的沃土才能孕育如此高尚美丽的艺术,围棋与中国文化在灵魂的深处是共通的,我认为,能掌握好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能掌握好围棋的精髓。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当然,围棋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掘围棋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寻找围棋活动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契合点,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使我们的教育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