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专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 艾素英

摘 要:本文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调动职业中专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职业中专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教师的举手投足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使她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职专的学习生涯中有一个质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中专; 语文; 动机; 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32-001

职业中专主要是给社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职校生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如何扭转此局面,使之进入良性循环呢?我认为,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教师哪怕是对她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成为转化学生思想的契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她们培养成社会上需要的技术人才,我认为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让学生“亲近”语文,激发学习兴趣

职专的学生,本身的基础就比较差,同时,她们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来职业中专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所以对非专业课并不是非常重视,这对于非专业课的教师,包括语文教师就有一定的考验,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让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的积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师生氛围,同时融洽良好的师生情感,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首要因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这样的氛围,如何融洽师生的情感,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可以带动学生的课堂气氛。

2.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她们每一个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个好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比如我在上《我的母亲》一课中,采用《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作为导入,使学生在上课的初始就能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引发她们的学习兴趣。除了诗词、音乐导入,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等导入,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并定期给学生开文学鉴赏课,使学生感受文学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她们在课外能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开阔她们的眼界,增长她们的知识面。同时,开设阅读欣赏课,让一些同学讲讲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她们的欣赏水平。

四、运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但反思目前的文化课教学情境,在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较少,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为此,我们提出生生合作,也即学的合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合作学习的情境呢?

在语文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承包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具体操作如下: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个人,各自承包学习任务并轮流负责学习上的讨论、总结、检查等工作。相互讲解学习过程、互谈学习体会、总结学习方法、相互汇报学习结果等。再通过组与组之间汇报交流、竞赛等方式,使知识得到升华。在实施这一策略过程中,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程序,安排好合作程序,编写好指导提纲,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将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按课时分配化整为零,分成若干知识点来完成。通过学习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组际间的合作与竞争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了思维、智慧上的碰撞,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其中,学习任务可以是最简单的字、词、注音,也可以是句意、段意,同样可以是写作方面的相互讨论。

五、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张扬。聆听21世纪快节奏的步伐,迎接信息社会突变的时代,以个性张扬和具有原创精神为显著特征的学生将越来越受到尊重与欣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的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能够欣赏并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

以上各种方法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职专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教师的举手投足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使她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职专的学习生涯中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著.《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3]朱曦主编.《创造教育概论》

[4]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