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下影视人才的培养探究

作者: 王业

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下影视人才的培养探究0

摘 要: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既是深化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部需求,也是推进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践行“生本”理念、促进学生技术与艺术能力的融合和开展驱动式实验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影视人才;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39-001

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化教育目标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依托。以创新性人才为导向下的影视人才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交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从实践而言,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切实做好如图1所示的三方面工作。从图1可知,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着力点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在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等问题上,都强调生本理念下,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践行“生本”理念,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生本”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主体下,开放式教育教学的构建。当前,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束缚了教育教学模式,也僵化了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应依托“生本”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大转变,充分依托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知识的活化性。学生知识的活化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悟”;二是知识“通”;三是知识“用”。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影视人才应具有影视编导、剧本创作和影视策划等综合素质;其次,创新型人才最显著的外在本质就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岗位要求,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提高各种能力;再次,影视创新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善于依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在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中,应着力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让学生的知识活化,并集中在“悟”、“通”、“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培育全面发展的影视人才。

二、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促进学生技术与艺术能力的融合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产业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影视产业与数字技术间的紧密关系日益突显,也强调在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中,要切实做到学生技术与艺术能力的有效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首先,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在人才培养中,良好技术素质的培养应做好如图2所示的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学生技术素质的外部体现,主要着力于学生自我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应抓住数字技术发展,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促进学生技术与艺术能力的融合。

三、开展驱动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驱动式实验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是基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基础;另一方面,驱动式实验教学,践行了“生本”理念,是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驱动式实验教学契合了影视专业的课程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正在申请冬举办2022年冬奥会,教师就可以此作为教学驱动要素,创设“申请冬奥会,争创好作品”的项目,让学生抓住2022年申请冬奥会这一主题,寻找相关的素材,进而创作出以“申请冬奥会”为主体的影视作品。这样的驱动式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空间。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影视人才的培养不应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束缚,应着力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新的社会环境及影视行业的发展,强调影视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化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需要对教育目标的转变,逐步构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设,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成.在影视特效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创作水平[J]教书育人,2012(04)

[2]王震.当前就业形势下动画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美术大观,2013(08)

[3]王宁.我国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华北师范大学,2013

[4]蔡月忠.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在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